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立法膨胀的负面效应及对策杨解君今天,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立法。立法步伐加快,立法工作和立法数量可谓盛况空前,立法所涉及的领域及广度和深度也是以往所不可比拟的。无庸赘言,强调立法对加强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笔者以为我们在强调立法的同...  相似文献   
32.
在法国,不仅存在行政合同的形式,而且在公共行政尤其是公共服务领域还出现了合同化的趋势.合同化旨在通过协商、谈判等手段来实现管理的目的.法国合同化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观念上的变化、地方分权运动的推波助澜、合同化本身的效果;其合同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合同化主要是在地方分权运动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同化、90年代的合同化是从1992年开始在不同的行政部门间实行的合同化.当然,合同化的适用范围应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适用于国家主权事项范围.合同化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它是公共行政中的一种很好的技术手段或方法.  相似文献   
33.
论行政违法的主客体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违法同一般违法一样须具有主客体的构成要件。行政违法主体不同于其他性质的违法主体之处在于 ,从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内部构造来看 ,行政违法的主体不是单一的组织主体 ,而是两个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 ,一个是对外的、整体的组织主体 ,一个则是具体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公务人员个体。由此 ,行政违法的主体类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外部主体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内部主体。行政违法的客体是行政违法行为所侵害或破坏的受行政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合法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是否侵害了客体 ,具体侵害了什么样的客体 ,是划清行政行为是否违法及何种行政违法的界限之一。  相似文献   
34.
行政法诚信理念的展开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的诚信理念主要体现在概念、观念和原则三个层面上。其中,诚信义务应为行政主体之法律信念与道德支点,诚信原则贯穿于行政法律规范创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等诸多领域之中。诚信理念的多层面、全方位的展开,有利于塑造中国行政法的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35.
自1997年7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中国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规定,九七后的香港将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和贸易制度等)和生活方式,保留其现存的与《基本法》不相抵触的法律。但是,由于法律与主权密不可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香港主权移交、香港由英国的殖民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的转变,不可能不对香港现存的法律制度产生影响。为…  相似文献   
36.
论行政法的平等理念——概念与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莉  杨解君 《文史哲》2005,(5):151-157
行政法中的平等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①,它不仅意味着行政主体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而且还意味着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相互平等。改变行政法现状首先在于确立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相互平等的观念,具体体现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人格、地位、法律适用以及权利义务分配方面的平等,它排斥矫情的“公仆”观念。  相似文献   
37.
论行政处罚的基础杨解君刑罚的存在,为世界各国所认同,而行政处罚则没有得到各国公认。我国将在许多国家表现为刑罚的措施列为行政处罚措施,如禁止从事某种行业或职业、没收财物、取消驾驶证等。这些措施在我国则是由行政机关采取,视为行政处罚的具体形式。“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38.
39.
40.
本文以中央财政通过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北京及周边地区治理雾霾事件为切入点,在肯定中央财政资助积极意义的同时剖析了我国现行财政预算决策的若干弊端:决策体制中财政部门一家独大、决策程序缺乏民主化的机制、决策内容有违效益和公平的法律原则、决策依据缺乏科学性、决策方式不当;进而提出了保证决策正当的若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主张:财政预算体制由行政主导转向人大"实位"、确立"参与式"预算的民主化机制、实行公开透明的"阳光"预算机制、实现"可问责"的预算责任机制、建立科学化的决策体制和程序机制以及绩效预算管理方式、以"法治化"保障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