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7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界定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历史地位前,首先应解决一个基本的方法论问题:研究者应该如何界定笔记的历史地位?本文提出了一条旨在科学解决笔记历史地位问题的循序渐进的新思路:笔记文本的个案研究——笔记间关系的辨析——笔记主题的判定——笔记在马克思同一主题的理论探索活动中的地位的指认——笔记与马克思社会理想、革命实践的关系的辨认——笔记与马克思其他主题的理论探索活动关系的考察——笔记历史地位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界的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历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性质的"人本主义历史观",其"唯心主义"、"不科学性"表现在:用抽象的人本主义、理想化的道德观念来批判社会现实,质疑社会现实的合理性。对马克思早期著作历史观的这种批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首先需要指出,这种观点用以界定"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合理的。另外,马克思早期著作的人本主义有其具体、明确的内涵,是合理的、正义的、可实现的,用这样的人本主义及其道德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并无不妥之处,谈不上是"唯心主义"。最后,还需澄清:"人本主义"与"唯心主义"并无必然联系,唯物主义者同样可持有人本主义立场。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历史观,不宜定性为"人本主义唯心史观",而应理解为以"人本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唯物史观初级形态"。  相似文献   
13.
林锋 《学术研究》2015,(2):10-15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观是"不成熟"甚至"不科学"的。事实上,《手稿》的"自由自觉劳动"这一提法有其具体的语境,马克思是在分析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差别时,在相对的意义上、有针对性地讲劳动的"自由自觉"的。他并未抽象地、无条件地谈论或夸大人类劳动的"自由自觉"特性。"自由自觉劳动"不仅仅是马克思当时关于人类劳动的一种理想,它还是一种"曾在人类史前时期真实存在的具体劳动形式"。《手稿》用关于人类劳动的理想来批判私有制社会中人类劳动的现状,谴责其"非正义性",这并无不妥之处,并不构成"唯心主义"。另外,《手稿》并未对私有制社会的现实劳动进行单纯的道德批判或加以简单否定,而是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科学态度,在批判其"不正义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澄清这些事实,有助于科学评估《手稿》及其劳动观的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林锋 《东岳论丛》2006,27(4):27-3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主线,不是流行看法所认为的“异化劳动观”,而是马克思初步形成的新唯物主义实践观。马克思正是以实践观为逻辑主线,将《手稿》思想体系各组成部分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此外,《手稿》中并不存在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两种对立逻辑”(唯心史观性质的异化劳动逻辑、客观唯物主义逻辑),而是只有一种逻辑———以实践观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15.
林锋 《东岳论丛》2007,28(4):19-31
本文是为促进学术交流,回应叶志坚先生的《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与王东、林锋先生商榷》一文而作的。文章就"确定马克思晚年笔记称谓的方法论问题"、"马克思晚年笔记的主题和思想重心"、"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正确称谓"等三个争论的焦点问题,对叶文的商榷意见做了详细回应。文章强调,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真正主题应是"国家与文明的起源问题",而不是叶文所主张的"东方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笔记的正确称谓应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而不是所谓"人类学笔记"。  相似文献   
16.
林锋 《东南学术》2004,(3):9-16
马克思晚年笔记和人类学的关系,是自美国学者劳伦斯·克拉德发表马克思晚年笔记以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相关文本为依据,既有力地论证了笔记和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著作之间、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研究和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实证研究之间的原则区别,具体地说明了笔记的指导思想、哲学思维仍然是唯物史观,也充分肯定了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对验证和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推动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重要意义,肯定了笔记与人类学、民族学等具体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全面说明了笔记与人类学之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林锋 《江汉论坛》2012,(2):39-42
以往我国学界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主流解读方式,是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视为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四规定外的其余内容很少关注或论及。实际上,《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理论系统,蕴含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前提、原因、表现形式、后果、历史形态、功过、未来命运、消亡途径等许多重要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分析。为此,有必要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版权保护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保护发明者的权利,激励发明创造,在这同时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知识的传播;所以在另一方面,它要关心发明的作品被生产出来以后的社会福利问题。以往对版权的经济学研究,多是侧重前者;本文通过评述国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版权社会福利问题的研究,对版权的社会福利问题作了一个概览。  相似文献   
19.
尹波  许茂增  林锋  赵军 《管理学报》2013,10(3):463-467
首先,对组织文化定量分析方法从量表构建及应用、量表属性、定量测量方法、时间序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和梳理;然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从计量对象、计量途径、集结模型、数据采集、计量效度和数理模型等方面进行述评和展望;最后,进一步阐述了组织文化定量分析方法可能的不足和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历史地位,国内外学界曾流行多种看法。本文按照"笔记文本的个案研究——笔记间关系的辨析——笔记主题的判定——笔记在马克思同一主题的理论探索活动中的地位的指认——笔记与马克思社会理想、革命实践的关系的辨认——笔记与马克思其他主题的理论探索活动的关系的考察——笔记历史地位的界定"的方法论思路,对"人类学笔记"的历史地位做了重新界定:笔记是为直接配合晚年马克思"根据世界人类学最新科学成果,系统探索和制定唯物史观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理论"的唯物史观创新计划而作的准备性材料,它们实质上是为晚年马克思系统阐明唯物史观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理论、写出一部系统阐明上述理论的历史哲学著作做材料、思想上的充分准备的,而就其终极理论使命、价值目标而言,它们也是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革命实践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