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1.
福利政治蕴含着福利资源配置中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通过在社会结构框架中的实践呈现出来.以往我国反映这种权力关系和结构特性的是单位制度.目前,单位制度对城市社会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因此呈现出“后单位社会”的特性.“后单位社会”的住房保障中新旧体制和新旧结构性因素并存,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处于动态建构的状态.政府在联合社会力量推进住房保障的过程中,产生了体制复归和体制创新两种后果,这两种效果是当下社会福利政治的独特表现,应予以辩证理解和科学把握.“后单位社会”福利政治的目标首先是社会成员具有表达并实现权利的组织载体,其次是社会组织在福利资源配置中处于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是对于劳动力市场非完全竞争的另一种表述。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在“单位制”变革的背景下形成的,在宏观上表现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其中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又分别存在着二元分割,因此呈现出双重二元分割的状态。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二元分割在现实当中表现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独特的就业模式和收入分配模式。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态会随着“单位制”持续变革发生动态的调整和演变,其目标取向是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在短缺的社会中,生产文化代表社会的主流文化,传递着社会生活的主要意义。人类逐渐进入冗余社会之后,消费取代生产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冗余社会的消费逻辑是建立在商品使用价值的解构和符号价值的再造。通过大众文化塑造商品的符号意义,以此引领社会消费,超越商品的使用价值,顺应冗余社会的生产逻辑。冗余社会经历着以消费关系取代生产关系的社会关系转型过程,其间社会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都依据消费进行着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14.
就近入学的基础教育政策对于维护城市社会成员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住房制度改革以及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引起的城市社区的分化、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使得弱势群体子女在获得基础教育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导致了城市弱势群体的自我复制。为此,地方政府应当关注住房制度改革与基础教育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城市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均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目的是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保证基础教育机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15.
16.
制度可以规范行为,因此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通过各类单位及社会组织把公民组织起来,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的路径。创建和谐单位组织,要着力突出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科学发展、规范秩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单位"资本与社会分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成员社会分层的众多因素中,"单位"资本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单位"资本是指单位所具有的相对稀缺的并能给其成员带来各种收益的组织资源,它能够转化为个人的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由于每个单位的组织资源具有重大差别,个人在不同的单位工作则占有不同的组织资源因而具有不同的经济收入、享有不同的社会声誉,也往往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单位"资本对社会分层的超强影响违背社会平等理念和按劳分配原则,既损害公平、又损害效率,因而必须加以改革,基本对策是改革单位体制、确定规范的用人标准、健全人员流动机制与内部淘汰机制和转变社会成员的择业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城市社会已经呈现出"后单位"社会特征,在当下从事住房保障工作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能力。政府是住房保障的责任主体,面对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组织制度的变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社会的分化和整合,住房保障工作呈现出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对政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住房保障没有统一的一刀切的规范模式,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在国家宏观的制度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有地方性的创新。政府需要在住房保障工作中强化财政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信用能力。政府能力的提升最终要依靠发挥社会的力量,变单纯的政府管理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给予民间社会法定的自由度和充分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的公共性变迁与治理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物质生活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农村社会却进入空心化、原子化的状态,许多村庄社会秩序混乱,村组织管理失效,村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失地农民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过程中农村社会公共性的缺失。公共性在农村社会中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着农村社会组织制度,从而也决定着公共性的走向。集体经济和土地增值收益是当下重建农村社会公共性的重要方面,而这些需要与农村社会相契合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政府是住房保障政策的推动者,然而,单纯依靠政府难以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保障房社区是在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基本完成之后形成的新型社区,不同于商品房社区,这类社区居民面临着社区福利“再造”的问题。保障房居民获得保障房之后仍然要在社区生活中付出成本,这种成本如果大于他们此前的生活成本,并超出其心理承受力的时候,群体对于政府的依赖就会产生,形成新的诉求。保障房社区福利营造是住房保障后期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一种有本土化特色的政府与市场融合策略。在实践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促进住房保障公平和效率的前提,需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各自介入程度和彼此边界,为市场机制培育良好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