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晋陕黄河流域的河曲西口渡和合阳岔峪渡世代延续着放河灯习俗,在文化内蕴和仪式展演方面呈现出同源与分异的特点。因宗教色彩浓厚、传承历史悠久、地域特征鲜明、群众基础广泛,河曲西口渡河灯仪式于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岔峪渡河灯仪式也于2013年成为陕西省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资源化和遗产化的浪潮中,两地以“放河灯”习俗为标志振兴乡村、发展文旅,使这一区域特色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但在此过程中,传统民俗的多个方面都在悄然发生变异,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典型的干旱少雨地区之一,在这种生态环境下,民众渴望借助神灵的力量获取水资源。春秋时期晋国贤大夫窦犨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基于敬水和尊贤的地域文化传统,窦犨这一历史人物被传说化。在太原上兰烈石寒泉流经的地域,广泛流传着窦犨的传说,这些传说强化了民众对窦犨的崇信,传说与信仰相互促动,使窦犨形象经历了从贤人到雨神再到全方位的司水之神的演变历程,窦犨传说信仰在地方水利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深入探讨窦犨传说信仰与区域水利社会的互动关系,剖析窦犨传说信仰的生成发展,并以此为例,思考水利遗产的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3.
范庄位于晋西北的河曲县,这里依山傍水,凝聚了农耕与游牧、中原与边塞多种文化的内涵.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等形式的综合调查,可以看到当地民众的生活图景,从而由家族村落习俗角度探求其发展滞后的原因,即家族村落习俗与现代化发展的关连;进而从一般意义上加深对北方家族村落的理解,为南北方家族村落的比较研究提供实证.  相似文献   
14.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国家记忆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标识,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要立足于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逐步建立起以农业为根基的文化体系;以“流域+地域”的视角梳理黄河流域文化资源的演进机制与谱系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突出黄河“几”字弯、“金三角”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区域间的文旅融合与互动协作;重点关注流域内的民俗文化资源,以此赋能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公园建设的多元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