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导致夏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自古以来议论颇多.举其要者,盖有如下四说:第一种意见把夏亡主因归于“天命”,如《尚书·汤誓》云:“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第二种意见认为夏朝灭亡,主要是自然灾害所致,如《国语·周语》云:“源塞,国必灭.……昔伊洛竭而夏亡”;第三种意见则认为,“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左传·昭公十一年》载叔向语).在这三种观点中,第一说无需一驳,其余二说显然是把次要原因当作主因了.持第四种意见的人最多,他们把夏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归于某些重要人物的活动:或谓夏桀暴政(如《左传·宣公十三年》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或谓妹喜作崇(如《史记·外戚列传》云:“而桀之放也末喜.’即是说,夏桀被流放是由于妹喜的缘故);或谓伊尹辅佐成汤(如叔夷钟铭文云:“(?)(?)成唐(成汤),伊少臣(伊尹)惟辅,咸有九有(九州),处禹之绪”.这类观点看似有殊,实际上都是英雄史观的变相反映.在英雄史观的支配下,古代史官不仅认为开国立业是英雄人物的功业,而且亡国败事也是由于君臣要人的活动所致.因此,他们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下层的平民众庶的历史作用,更不可能自觉地予以实录.  相似文献   
12.
周人灭商,以“小邦周”君临“大邑商”,首先面对的是治理方式的多种选择。周人明智地汰弃了商代普遍使用的对于方国部落不直接介入的遥控方式,因为遥控的结果是四方方国的叛服不定以及政局的长期动荡,这一因素最后还帮助了周人的兴起和灭商。深切的体验使周人清醒他认识到,要维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局面,必须由周人势力直接介入和控制各个(尤其是东南的东夷、淮夷地区的)方国部落。正是这一指导思想,促使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周人政治模式向东南地区辐射。本文以黄河下游的齐鲁、淮河两岸的淮夷以及长江下游的吴国为例,探讨周礼…  相似文献   
13.
吴国取“句吴”为国名,是促成吴国立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明确表述:“太伯、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两位来自异族文化的远客,文身断发、自号“句吴”以后,竟博得土著居民的信赖推举,创立吴国,其原因何在?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必须了解“句吴”一词的文化蕴意。  相似文献   
14.
《尚书·汤誓》中有“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一语,历来解释颇多分歧。举其要者,盖有如下两说:一、《史记》《集解》引《尚书大传》与《尚书》《孔疏》引《郑注》均以此句为夏桀语。  相似文献   
15.
《尚书》中的《汤誓》篇,是商众将于夏桀战于鸣条之野时,成汤向商众发出的战斗动员令。在这篇著名的誓师辞中,成汤扼要陈述了夏朝众人反抗夏桀暴政的情形,其中说到了“有众率怠弗协”。关于这句话的意思,《伪孔传》曰:“众下相率为怠惰,不与上(桀)和合”。此后的孔颖达“疏”及有关著述多从其说。我认为,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八三年,我为我校历史科八三级同学开设中国古代史·先秦部分的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朱绍侯先生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一版)。备课期间,偶见课文有可商讨处,则一一笔录,渐有若干条。今纠聚成篇,或可为教学之一助。  相似文献   
17.
在研讨中华叶姓姓氏文化时,我们发现叶姓藏书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特色。本文从姓氏文化的角度,初次系统梳理叶姓著名藏书家的事迹,揭示叶姓藏书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列维一斯特劳斯发现人类的思维结构在神话中被忠实地复制出来,他同时还指出,这些基本的内在结构也存在于文学、艺术、语言和文字之中.这一揭示表明,思维、神话、语言、文字等是古代文化中有内在联系的几个链节.把握这种内在联系,能够帮助我们解开各个“链节”的奥秘.这一点,也适用于“形天”神话.《山海经·海外西径》云:“形天与帝争神(原文“争神”上有“至此”两字,今从清郝懿行校删——引者),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是著名的形天神话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9.
尧舜之际是新旧时代的又一分水岭。虞舜的迅速崛起,意味着东夷文明的复兴,虞舜入主中原,导致由炎黄集团和东夷集团组成的部落联盟质变和瓦解,反映了黄河流域古代国家形式的扩大和演进。 华夏族的诞生与虞舜国家的形成是同步的。虞舜将原有的部落联盟加以整合、梳理,把众多分散、隔绝、自主的氏族、部落包容于一个新型的、更为广大的社会网络之中。华夏族不是地缘居民的自然融合,而是依靠战争和政权的力量,把若干血缘集团重新组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周礼播化的基本走向是背靠宗周之地,依托黄河沿岸的周人据点,由西向东辐射。其途径以分封为主,辅之以褒、监、服、化。在处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周人汰弃了殷人的遥控方法,采用强行介入的新型模式,并参之以适时变通的多重手段,是其特色。周礼东渐加速了东南文明的发展进程,促进了东西夷夏的文化交融,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土著居民的文化活力,造成了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