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 王仲荦先生是章太炎的晚年入室弟子,泛滥群籍,尤精乙部,除留下《魏晋南北朝史》等大量著作外,对章太炎遗著的整理、出版也关怀备至。《章太炎全集》就是在仲荦先生的精心擘划、辛苦经营下得以问世的。章太炎生前曾手定《章氏丛书》,包括《春秋左传读叙录》一卷,《刘子政左氏说》一卷,《文始》九卷,《新方言》十一卷,附《岭外三州语》一卷,《小学答问》一卷,《说文部首韵语》一卷,《庄子解故》一卷,《管子余义》一卷,《齐物论释》一卷,《齐物论释》重定本一卷,《国故论衡》三卷,《检论》九卷,《太炎文录》二卷、别录三卷、补编一卷,《蓟汉微言》一卷。有上海右文社铅字排印本,浙江图书馆刊  相似文献   
22.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后来又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章太炎呢?曾经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一度以革命家现身,  相似文献   
23.
章太炎在台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八九八年九月,戊戌政变发生,清政府下“钩党令”,章太炎乃避地台湾。于当年十二月四日(十月二十一日)抵台北,次年六月十日(五月初三日),始由基隆赴日本,时达半年,这是章太炎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除章太炎《自定年谱》和《口授少年事迹》曾简单叙述外,还算冯自由  相似文献   
24.
《仁学》版本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迅速发展的,时代巨轮不断前进,一个人的思想也时有变化。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对前所发表的论著,每每有增衍、改易之处。例如章炳麟在一八九九年发表《客帝论》,对清朝的腐朽统治表示不满,但仍与“尊清者游,饰苟且之心”;到了一九○○年,始作“匡谬”;一九○二年,重为“删革”,编为《訄书》“前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但是,一九一四年,章氏将《訄书》增删,更名《检论》时,却将这篇论文删除了。他的始撰、改订以至删削,反映其思想递变的迹象。又如康有为在一八八四年始编《人类公理》;一九○一——一九○二年间撰成《大同书》,他的“大同学说”,即跟随其思想变化而大相迳庭。再如唐才常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后,在他改订的论文中,也增列了“儒教真派,厄于刘歆”等命题。如果将这些论著,按照最早的刊本录出,而将后出各本校注,将有利于对各该人物思想的探索。可见,对于中国近代人的著作,特别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著作,探源比勘,有其必要。戊戌政变中的急进分子谭嗣同(1865-1898),只活了三十四岁,没有章炳麟、康有为那么经历长、变化多,但他的代表作品——《仁学》,生前没有出版。假使我们今天根据不够原始的版本,非特增加句读推敲的困难,抑且涉及文义的窥测和谭氏思想的钩稽。因此,溯源探赜,使之接近原稿的本来面目,将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