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1.
钱澄之生于明清鼎革之际,在易学研究上颇多建树。他的研究顺应了明末清初经世思潮,对同样产生于忧患时代的《周易》的经世本质自是完全契合。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讨论大都集中在其内容,没有突出从本体与工夫角度对知行合一说理解的重要意义。如果以《传习录》为对象,从本体与工夫视角强调知行合一可知,这里的本体旨在强调知行合一是这对范畴的内在要求,工夫则使内在要求物化为外在实践,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总之,本体与工夫的一致是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的思想来源于理学又超越理学,创立颇具特色的心学,其本质或核心内容是良知,因此又称为良知之学。其基本观点是把人视为道德主体,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成贤成圣为终极关怀,并主要通过心即理、吾性自足、人人皆可为圣人、良知及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一系列命题展开,辅以讲学等实践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张。心即理肯定了道德主体性、主体的道德自律,而吾性自足、人人皆可为圣人则体现道德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良知与致良知昭示着主体的道德自觉,知行合一突显道德实践的作用。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现今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关《传习录》的研究已往多侧重于其刊刻形成的过程,而本文以《王阳明全集(新编本)》所收入的序、跋、小引等,分析明儒对《传习录》的刊刻及旨趣,并以此说明王阳明思想在明代中后期影响如此之大,与明儒刊刻、传播及阐释此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思想的高度概括,以往学术界关于'四句教'的研究,大都侧重于文献的考证与辨析或哲学的诠释与反思。这里仅从钱德洪'四有'与王畿'四无'、王阳明对'四句教'的完整解读,以及阳明后学的评判与论争三个方面,做一思想史意义上的考察,追述他们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与对立。同时通过对有与无、渐修与顿悟、后天之学与先天之学,以及本体与工夫范畴的分析,附带揭示'四句教'之要义。  相似文献   
16.
从根本上说,王阳明的思想源自对儒家经典《孟子》、《大学》等的解读与发挥。就近处而言,王阳明的思想则来自朱熹思想的刺激,如果说朱熹思想的刺激属于反面的影响,那么陈献章学脉对王阳明思想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而这正是本文的立脚点。陈献章学脉对王阳明的影响,通过娄谅,主要通过湛若水与王阳明的交往与论学得以显现。厘清这一点,对进一步把握王阳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之脉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每当人们力求揭示某些民族、国家或地区生活的特征与特殊性,并把它们同其他民族生活的特点加以对比,试图从中认识它们对现在与将来的意义的时候,人们便提出文化问题。例如,古希腊人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成就,对我们来说,只有在同其他民族的成就,或同我们自己的成就作比较的情况下,才成为“古代文化”。假如在世  相似文献   
18.
《传习录》为王阳明的代表作,明清学者对此多有评论解读,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起对《传习录》的思想史诠释。毛奇龄《折客辨学文》一文对《传习录》的诠释就是这一思想史诠释之一实例。对毛氏诠释的分析,对于了解《传习录》乃至于王阳明及后学的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