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汉碑记载的地方官吏祠祀对象包括山川自然神灵、本地先贤以及新生之神灵等。这些祭祀活动通常由地方吏民提出申请,中央太常等相关机构批准,地方政府和大姓负责具体实施。地方官吏祠祀活动是其在新莽以至东汉时代旧有祭祀系统紊乱的背景下所施行循政的手段之一;汉末巫风盛行亦是重要的推动因素。这类祠祀活动反映出地方长吏权力日增、地方宗族势力开始向精神信仰领域伸张、中央对地方控制渐趋削弱的东汉地方社会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2.
本文结合北京高井电热厂工作实际,论述了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3.
汉代中央的厩设置于长安城内外。东汉中央厩的数目较之西汉有所减省。中央厩由帝室财政系统掌管,其马匹主要从传统养马区选择,罚没、从地方征调也是中央厩马的重要来源。厩马主要供皇帝及帝室成员骑乘,祭祀、补充地方传置,以及作为军马等。中央厩所设置的职官主要有令、丞、监等,其秩级虽低,但和皇帝关系密切。厩在两汉时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行政体系逐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4.
沈刚 《南都学坛》2004,24(5):5-8
舍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起初具有家臣性质。秦和秦汉之际,舍人开始向国家的职官转化,已有了职官的雏形。汉王朝建立之后,国家对舍人的管理走向规范化。一方面加强了对私门舍人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国家职官体系中也开始有了“舍人”这一正式名称,即太子舍人。但作为国家官吏,太子舍人一般不通过察举选任。战国秦汉间舍人身份的演变,反映了这一时期官僚制度逐渐规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5.
绍兴人学普通话会碰到很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是“翘舌音”。绍兴人发“翘舌音”主要有三种常见的错误现象。一:平舌,二:拢唇,三:舌尖过翘。造成这三种错误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原因,二是生理原因,针对这三种错误现象,我们分别探索出三种有效的纠正方法。同时为了解决记忆上的困难,本文又提供了三种记忆方法:①代表字类推法,②声旁声母判断法,③普通话声韵结合规律。  相似文献   
26.
语言一经产生就被赋予一种抽象性和神秘性,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语言的禁忌和灵物崇拜。谐音的禁忌和崇拜就是其最突出、最常见、涵盖民族和地方文化非常丰富的一种禁忌和崇拜现象。谐音的禁忌和崇拜能起到很好的委婉作用,它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仪式的色彩。谐音的禁忌和崇拜各地并不相同,其中原因是:各地存在着心理、文化上的差异和语音、词汇系统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走马楼吴简中师佐籍的格式进行了重新复原,区分出右类和凡类的不同,认为师佐名籍是两次编成。师佐是由郡、县两级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但分工各有不同。政府在每年八月编制师佐籍总帐。师佐及其家属名籍的编制反映了孙吴政权对手工业管理者控制之严格。师佐集中在郡中的工官中,其社会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表现不平衡。  相似文献   
28.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反映出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进行控制方面的内容,多为传世文献所失载。从政权对基层社会的管理范围看,主要有人口、商业秩序和公共事务等几个方面。从调控的手段看,利用以户籍为核心的簿籍制度对人口和财产等的管理,使用爵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以及运用乡里和亲族连坐等法律条文是其主要方式。此外,对基层官吏的保护和整饬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9.
之一:由“一揽子培训”向分层、多级培训转变由于彩票行业运行具有明届的层次性和结构性,且各个彩票行业岗位知识需求有明显差异,所以对参加培训人员必须要划分层次和结构。特别是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同,从业时间、年龄、工作经验的不同,决定了其知识和技能更新和补充的需求不一。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对吴简户籍文书的结尾简、合计简和文书正文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吴简中的户籍文书分为乡、里两种编制方式.里编制的户籍文书结尾简以"右"开头,乡编制户籍文书的结尾简以"凡"开头,并在户籍正文中有征发徭役的内容,而里编制的户籍则否.以此为基础,对走马楼吴简中出现的户籍文书格式进行了复原.最后对与吴简户籍文书相关的基层户籍管理体制、奴婢问题、家庭规模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