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2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哲学史学家们对哲学史的研究结果无论怎样分歧和多样,但他们至少在两个原则上是有共同点的。首先,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史的发展情况;其次,他们也反映了哲学史学家个人研究的立场、思想和方法,这也就是哲学史观问题。黑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史家,《哲学史讲演录》是他的主要著作;此间,他用自己全新的方法,论述了哲学思想发展史,尤其是精辟阐述了哲学及哲学史对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篇章里,重温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通过不断社会改造,取得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事实上比人们所设想的要紧密。本文认为,哲学对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批判社会的文化心理,凝聚社会的实践成果,调整社会的价值取向及构建理想社会上。哲学对社会生活起着持续而深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客观性”范畴是目前涉及较多、含义模糊的哲学范畴之一。对它的众多界说中,以那种从与“主观性”相对的角度把“客观性”表述为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说法最为流行。广义地说,这种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仅从这种规定来了解“客观性”,并未把握这个范畴的真实思想。因为,翻开哲学史就会发现,无论是洛克把“客观性”说成是外物存在的属性,还是康德把它说成是先天范畴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或者是黑格尔把它说成是“绝对精神”的本质属性,他们都不否认“客观性”是一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普遍必然性,相反,承认这一点正是他们的不同学说的共同之点。哲学史上的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客观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2010年公共产品与政府服务调查数据,探究了公共产品类型和绩效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满意度的不同影响。根据民众对政府公共产品提供责任的期望,将公共产品分为完全政府型、政府主导型和个体主导型3类。回归结果显示,公共产品提供绩效对中央政府满意度影响较小,对地方政府满意度影响较大。其中,中央政府受政府主导型公共产品影响最为显著,地方政府受个体主导型公共产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由器物、制度、心理等三个层面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结构决定了文化的功能。由于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原因,造就了相对独立的九江地域文化,这一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码头”文化来标识。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传统的九江地域文化既具有许多先天优势,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里 ,通用着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这个定义 ,马克思没有 ,准确地说 ,恩格斯也没有 ,只是在《自然辩证法》里有个解释 ,原文说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第 5 5 6页 ) ,显然 ,这是对类似于“物质”的定义可能诞生的某种说明或解释 ,而不是定义本身。依照传统和习惯的看法 ,物质统一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 ,为什么著作等身的马克思、恩格斯却没有给物质下过定义…  相似文献   
18.
“客观性”一直是哲学史纠缠不清的难题之一,亦是康德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康德对“客观性”思想的考察论证,充分显露了其“哥白尼式革命”的底蕴。在康德看来,客体本身是依据主体建立起来的,因而,只有在主体的意义上去论证“客观性”方有意义。从本质上说,康德关于“客观性”的论证与他关干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论证、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论证是一致的。具体来说,康德的论证是沿着下述几个层次、步骤展开的。一、直观:获得“客观性”的经验基础这一论证事实上是康德对“客观性”所依据的经验、质料基础所作的说明。经验论认为,人…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实质,历来争议颇多。主流声音断言,老子哲学的实质是"无为",并对"无为"作出了消极遁世和无所作为的解读。本文认为,老子的哲学的灵魂是"水德",而关于"无为",应当通过"水德"的准确把握,才能得到合适的解释。老子通过对水的观察和会意,给人们展示了一个自然平和恬适的精神空间。所谓"水德",具体表现为,谦卑低流,养育万物;静水流深,负重载物;胸襟博大,随遇而安;不避污秽,荡涤澄清;阴弱无骨,以柔克刚等等品质。水德,是老子哲学一以贯之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