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史哲都旨在观照人性奥秘与提升世道人心,当代文史哲应当“分科不分家”.文史哲的会通,就要使文学对人情世事体验的情感表达与心灵意会、史学对生活变迁洞察的实践理性与历史智慧、哲学对宇宙人生感悟的本体追问与终极关怀等独特生命领会得以沟通和共享.文史哲会通的视界融合,在于探寻领会人文世界的逻辑和方法,促进人们对人文思想史的重新理解.对中国哲学史的当代书写来说,要自觉把握中国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特质,体现中国哲学注重人性悟觉的生命智慧,恢复中国哲学的自性与自信,以人文情怀与世界眼光重振中国哲学思维的独特优势,并以包容性价值观重建文史哲会通的开放性人文科学,塑造和引领全球化时代新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2.
一、人生阅历与学术道路  一个学者真正的学术思想与文化生命往往根植于其深厚的人生阅历与生命感悟。这在文化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邴正教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追寻邴正教授的人生阅历与学术道路 ,贯穿着的一条中心线索是对社会深刻前卫的探寻与对文化执著关爱的情怀。邴正于 1 95 7年 1 0月 2 3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他入小学的第二年 ,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在懵懂与混乱中度过了童年。 1 969年他们全家被下放到吉林省辉南县的山区。他在那里的学习主要是参加生产劳动。 1 972年全家迁回长春 ,他进入东北师大附中读书…  相似文献   
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今中国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发展的时代呼唤,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4.
中国梦的生活理论自觉,需要生活哲学视野的反思.中国梦的生活理想建构,需要在反思批判现代性文明的基础上,确立注重德性、和谐、自在、心灵的当代生活理念,塑造具有类生命意识的当代生活文明,探索体现人生意义的当代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25.
“我是谁”,在哲学史上这一简短而又深刻的发问不知由此而产生了多少的哲学家,也不知由此而困惑了多少的哲学家。人们也许会轻易地回答:我不就是人吗?可人是谁?从哪里来?在哪里?到哪里去?事实上,这一发问真正触及到哲学的灵魂,“全部哲学就在于了解我是谁”(罗伊斯语)。打开人类哲学史,不论中国圣人孔子的“知人”,还是印度佛祖释迦牟尼的“佛”之  相似文献   
26.
漆思 《学术界》2005,(4):264-273
邴正,男,1957年10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师从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教授,1985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被破格晋升为吉林大学副教授,1994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任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1996年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1997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0年至今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还担任了吉林省政协常委、省社科联副主席、省青联副主席、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等职。出版《当代人与文化》等著作10…  相似文献   
27.
“和”思维是中国文化与哲学精神的思维特质,其中蕴藏着中国哲学思维广大精微的深层奥秘。体现中国文化与哲学精神的“和”思维,能够契合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全球化时代主题,构成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中国哲学理念,为创建中国自己的社会和谐发展理论提供中国哲学的思维支撑。一、中国文化与哲学精神的“和”思维特质在中国文化与哲学精神中,“和”的内涵比其现代的意义更为宽广、深刻。在《辞源》里,“和”就有“谐”、“调”、“顺”、“合”等多重释义,可见“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维中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常为人所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