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躲着吃”的咏叹调肖管闲得知朋友竟有了“躲着吃”的新闻,我去探个究竟。一问,他连连叹气:“唉,丑!不便说,不便说。”再问,他显得十分无奈,说起了啼笑皆非的苦衷──他有三儿一女,孙子孙女外孙8个,全住在一个村子里,站在门口喊一声,大大小小都喊得拢来。他...  相似文献   
62.
刘长卿坎坷的人生遭际与唐代社会“三教调和”和唐代文人“周流三教”的时代潮流相契合 ,在人生与艺术的两个层面上相互浸润并积淀为浓郁的“宗教情怀” ,促成其诗歌澹泊空灵、清幽闲雅艺术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3.
观察一下我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化,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必然是在同一时代繁荣并茂。在非常“现代化”的时代中,颇为传统的东西也会复活。而这里所说的“现代的”由于是指在各个时代发生的,而且在当时又是受到外国文明影响的东西,所以它们并不是所谓的现代主义。例如,奈良时代的寺院建筑,就  相似文献   
64.
杨闲 《伴侣(A版)》2014,(12):50-50
香港有家车仔面店,店面很小,面做得非常好吃,给的配料也多,顾客每天都排成长龙。一天中午,我和朋友一起去这家店吃面。天非常热,如果不找个伴儿互相扶持着,排如此长的队还真撑不下来。快轮到我们时,只听排在前面的一个“西装男”对店里的老伙计说,他要一碗面,再要一碗配料。  相似文献   
65.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元典 ,有“群经之首”、“大道之原”的美称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沾溉着后世万代。本文拟对《周易》蕴涵的民族审美心理作一初步探讨。一、阴阳之美“阴阳”观念产生较早 ,在西周铭文中就有“阴”与“阳”的文字 (参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 1卷 ,第 74页 ) ,大概指的都是方位。《诗·大雅·公刘》有这样的诗句 :“既景乃冈 ,相其阴阳。”也是指方向。从这些文字记录可以看出古人最初关于“阴阳”的概念。此后 ,《国语》、《左传》、《老子》等文献中都多次出现“阴阳”概念。而老子提出的“万物负阴…  相似文献   
66.
《避暑录话》是两宋之交在政治、军事、文学与文化等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耆宿———叶梦得的一部口述笔录。是书通过其门生和儿子之手,对其口授的由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众多遗闻趣事作了较为详细的记录。这些遗闻趣事对订补宋代多方面史料之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屡被后人转引称述,得到很高评价,堪称宋代口述史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7.
三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就其所处的政治文化生态言.三苏的崛起恰逢被称为盛治的仁宗朝,仁宗的开阔胸襟和求贤若渴为三苏的出道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在仁宗周围又有一批优秀杰出的贤臣名公主持朝中政务.他们忠信正直,为三苏的崛起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三苏幸遇一批爱才、惜才、有话语权的各级贤臣伯乐,他们慧眼识珠,不遗余力地发现、荐举、扶持、保护三苏,使僻远西蜀的三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便捷的方式名动京师;三苏在欧阳修推行的古文革新中生逢其时,成为欧公摧枯拉朽的力量中坚;而三苏备厉有为、锐意创新的禀赋素养,则在这一政治文化生态中得到了最佳的滋养升华.  相似文献   
68.
69.
苏轼被林语堂称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其卓越的智慧才情、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以及惊心动魄的人生仕履,在宋代刮起了阵阵苏轼旋风,从多方面展示了宋型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博学与多才多艺,使苏轼成为宋代最杰出的文化名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和集大成性,使苏轼于宋代文人中,卓然挺立,格外耀眼;门庭广大,追随者不绝如缕,使苏轼成为一代文宗师范;频繁的政治迁徙,使苏轼在磨难中走向成熟,声名鹊起,不可阻挡;以苏轼为代表和旗帜的苏学、蜀学和蜀党,在宋代光彩夺目;以苏轼为冠冕的三苏,成为宋代家族文学与文化的杰出代表;声名隆盛,影响至大至微,至深至远,域内域外争传共举,摹效攀附,乃至据此谋利,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70.
“气”: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析而论之可分为仙气、狂气、义气、骨气、奇气、酒气、豪气、逸气、怨气等.这些"气",既相区别,更相联系,甚至从某种角度说难分彼此.它们相互渗透,共同氤氲出李白这一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千古奇人的独特性、神异性和不可再生性.透过这些"气",李白才显得那样的光芒四射和丰富多彩,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晕染出盛唐文化的绚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