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千奇百怪、异彩纷呈的命名,是《庄子》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是作者运用寓言、重言、卮言的独特形式,融入比、兴、赋的诗化手法而作出的非凡艺术创造,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庄子》的命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体现了意出尘外的构思和超群脱俗的想象,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著名文学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恩师郭预衡先生于2010年8月4日晚10时57分,因肾病并发心力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噩耗传来,痛彻心扉。我于1978年考入先生门下为弟子,三十多年来,先生言传身教、提携扶掖,一直领着我步步前行。  相似文献   
13.
巴渝词鸟瞰     
在中国词史上,巴渝词似乎微不足道。不仅作家、作品不多,而且既无名家,也乏名作。但作为一种区域文学,巴渝词具有独特的风貌,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即奔放恣肆的抒情,感悟生发的理趣,彷徨迷惘的心态。如此富有特色的巴渝词,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苏洵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颇为特殊 ,不但功名最薄 ,官阶最低 ,传世文章最少 ,而且杂糅纵横之学 ,取法纵横之术 ,挥洒纵横之文 ,带有鲜明的“纵横”烙印。苏洵文章之所以独树一帜 ,就因为特色鲜明 ,自成一格 ,而最突出的特色便是具有纵横之风  相似文献   
15.
《巴蜀散文史稿》属于地域文化涵盖下的文体发展史研究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厚的文化内涵、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巴蜀散文史的研究 ,前的未有 ,故本书无疑是开创性的成果 ,填补了学术空白 ,开拓之功 ,实不可没。本书特色鲜明 ,意义重大 ;“史”线清晰 ,资料详实 ;持论公允 ,观点稳妥 ,是对巴蜀文学和巴蜀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书?这在历史上,有过不少争议。据刘向《战国策书录》,此书在未经集录之前,曾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脩书》等不同名号。刘向认为此书乃“战国时,游土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这就不但为本书正了名,而且指明了它是一部战国时游土为所用之国出谋划策的资料汇编。因“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汉书·艺文志》即把它与《史记》并列,归入“春秋”一类。但宋代晁公武却在《郡斋读书志》中把它改入子部纵横家,并说:“历代以其纪诸国事,载于史类.予谓其纪事不皆实录,难尽信。盖出学纵横者所著,当附于纵横家云.”(《郡斋读书志》卷第三上)这就取消了《战国策》的.“史”的资格。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赞同此说.明代杨慎也认为它是“一家言”。清代顾广圻则声称他对于此书寻绎累年,终于  相似文献   
17.
《唐且(一作“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今之标题为后人所加.《战国策》一书,自《汉书·艺文志》以之与《史记》并列,归入“春秋”一类以来,历代史志及书目大都归之于“史”部.其实,《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杰作.它在史学上固然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而在文学上则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其所记之事并非“实录”,真伪参半,不可尽信;而策士之辞又多拟作、伪托,这就明显地带上了“创作”的色彩,难免为史家所诟病.然而虚构和想象正是文学的特征,“史学”意义上的黯然失色往往意味着“文学”意义上的增辉添彩.有趣的是,《战国策》中那些历  相似文献   
18.
北宋嘉祐元年(公元一○五六年),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赠王介甫》一诗中写道:“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欧公以李诗、韩文自况自勉,并以此勉励王安石.“后来谁与子争先”一句,足见欧对王的殷殷寄望、切切推重.于是王安石答以《奉酬永叔见赠》:“欲传道义心虽壮,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王安石显然置“道义”于“文章”之上,表达了壮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