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实事求是地总结建国三十年来的历史经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我认为,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我国现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过去出现极左路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识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今后要防止发生大的偏差,也必须如实地断定我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并采取符合现状的路线、政策。 跳出模式,总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他们对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以及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论述,都是预测性的。虽然这些论…  相似文献   
62.
今年10 月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生产力经济学主要创建人熊映梧教授70 华诞暨从教50 年。为此我刊发表熊教授的两篇论作,其中《天外奇谈》一文系其20 年前所作,谨向熊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63.
审视中国今日改革之态势,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国企改革刻不容缓。虽然国有企业的名称未大变(仅仅由国营企业改称国有企业),但已发生部分质变。其一、国企是计划经济的基础,显然,它不能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昔日是国  相似文献   
64.
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熊映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好传统。一些仁人志士“手无寸权,心忧天下。”每当国衰民困之际,总有一些先进人士站出来大声疾呼,提出种种“富民强国”的主张,在历史上留下许多光辉的篇章。一、农本主义中国是以...  相似文献   
65.
值本刊十周年纪念之际,不少热情的作者和读者赐稿,给我们的工作以热情的鼓励。对此,我们深致谢忱。限于版面,我们不能一一刊登来稿,谨发表几位老作者的新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6.
生产力是一个社会经济范畴 每一个研究社会科学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天天都要接触生产力问题。可以说,离开生产力这个基本范畴,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就寸步难行;不去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经济工作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多年来,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里泛滥成灾的穷社会主义思潮,其理论上的谬误就在于否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要在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开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命革”,搞“穷过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些历史教训表明,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 社会科学、特别…  相似文献   
67.
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离开我们一个世纪左右了。这一百年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以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资本论》是马克思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生产力基础上,集古典经济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经济科学体系,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留下了一座宏  相似文献   
68.
1983年5月30日至6月5日,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产力经济学》教学大纲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十多所综合大学和工科大学,以及一些科研单位、省市党校。会议的盛况反映了广大经济科学工作者对生产力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的浓厚兴趣。据了解,近几年已有六所大学先后开设了《生产力经济学》这门专题课,还有二十多所大学准备在一两年内开设这门课程。为了适应高等学校普遍开设课程的需要,会议经过认真的讨论,大家求同存异,拟订了两份分别供文科和理科采用的教学大纲、以下就文科的教学大纲谈一些意见。 文科的教学大纲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