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5篇
综合类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子昂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以先进的诗歌主张和优秀的诗歌创作,为盛唐诗歌创作的高潮揭开了序幕。他的诗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在这方面历来论者颇多,但对陈子昂诗歌的艺术风格,却大都语焉不祥,很少论述,有的则干脆略而不谈。本文即打算着重从陈子昂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上,作一次初步的试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道”是个广泛使用的概念。从文与道的关系看,道就是文的思想内容。由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道和儒家思想往往有着密切联系。但儒家思想不仅不能概括文的一切内容,还和文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就形成古代文学发展中错综复杂的情形:有内容和形式的矛盾,有儒家思想和所谓“异端”思想的矛盾,有儒家思想和文辞采饰的矛盾,更有儒家思想和文学艺术的矛盾等等。本文只图通过对文与道的发展轮廓的清理,考察儒家思想在古代文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以,侧重于探讨古代儒家思想和文学艺术的矛盾统一问题,与向来论文与道者略异。  相似文献   
13.
(二) 1950至1964的十五年为龙学发展时期。此期内出版的重要专著有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新书》(1951)、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1958)、刘永济的《文心雕龙校释》(1962)等。《校释》曾初版于1948年,乃按教学需要编次:首《序志》,继以“枢纽”论五篇,次下篇“(客刂)情析采”的二十四篇,最后为“论文叙笔”的二十篇。新版改按原书篇次,且校字释义均有较大增修,已是面目一新之作了。此外,范注本也略有修订,于1958  相似文献   
14.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三千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研究其特色,总结其规律,这对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是必要的。文学艺术民族特色的形成,艺术构思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只就“情景交融”的传统要求,对我国古代文艺创作中艺术构思的特点作一试探。  相似文献   
15.
[小引]《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年前出现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刘勰总结了《诗经》、《楚辞》以来的创作经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给后代的作家和评论家指出了一条比校正确的道路。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这分宝贵的理论遗产,我们把其中重要的篇章译成白话,并加以必要的注释,供研究者的参考。这里发表的《詮賦》是《文心雕龙》中有关文体论部分的一篇。这一部分包含从《辨骚》到《书记》的二十一篇,共分析了三十五种体裁。刘勰的文体论的特点,首先在于他始终贯彻了批判的精神,其次在于他论文体是和他关于创作及批评的观点一起阐  相似文献   
16.
(三)古代文论理论体系的特点相当复杂,这里只能提出一些很不成熟的蠡测。理论的结构和体系,在某些方面有联系,但二者并不等同。古代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其结构虽大都较为松散,但在理论体系上,却并不都是混乱的。除《诗话总龟》等少数芜杂的论著外,往往有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象《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显然有其严密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必须以某种基本思想或观点来统领其全部理论;其次是要围绕某一中心而展开一系列有内部联系的、互相制约的论述。如果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就可说,中国古代文论的多数论著是自成体系的,虽然严密、完整的程度各有不同;由此以窥探中国古代文论,也就可能从总体上看到理论体系的特点了。  相似文献   
17.
台湾省的《文心雕龙》研究长期被称为“显学”。近三十年来,台湾学者发表了两百多篇论文,出版了三十部研究著作,形成了一支近百人的研究队伍;台湾的中学课程便开始介绍《文心雕龙》,各大学都有选修课,《文心雕龙》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已成专书出版四种。这一大  相似文献   
18.
游国恩等同志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为高等学校中文系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教科书。它出版以后,我们曾采用作为中国文学史课的教材。一年多来,我们在备课中曾多次考虑、讨论该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題,特別是学生们所反映出来的大量意见,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我们漸漸地感到,这部《中国文学史》虽然有其一定的成就,但  相似文献   
19.
张光年同志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大会上宣称:“现在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科学,比较系统化了。”《文心雕龙》研究何以会成为一门系统化的学科即所谓“龙学”呢?除了发展民族文化的需要,主要是《文心雕龙》有其值得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文心雕龙》中从《辨骚》到《书记》的二十一篇是“论文叙笔”。这二十一篇分别论述了骚、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三十五种文体。刘勰对每种文体都讲了它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所以,通常称这二十一篇为文体论。但这二十一篇,并不仅仅是论述文体,更主要的还是分别总结晋宋以前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刘勰之所以能建立以唯物观点为主的文学理论体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能从实际出发,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