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试论《老子》思想内在的矛盾冲突王克奇,汤少军以矛盾学说著称于世的《老子》一书,不仅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渊蔽,其本身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理论体系。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但构成了《老子》的一大特色,使其成为一部玄妙深奥、闪烁着中国智慧和富于魅力的哲学著作;而...  相似文献   
12.
<正> 《易·上系辞》日:“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出仕和退隐,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基本的处世方式,两者互补,构成了他们典型的性格结构。东汉一代,社会风气有一变化,儒生士大夫一改西汉汲汲求仕的时尚,退隐之行颇受时人推崇。范晔根据这一历史现象,在《后汉书》中特辟《逸民列传》进行表彰。对东汉逸民这一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本文拟就其内涵、效应和形成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一) 东汉儒生士大夫的退隐风尚是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究其成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政局的剧烈变动。东汉是一个多事的封建王朝,自它产生到寿终正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政治的动荡之中。这是造成东汉一代退隐之风盛行不衰的基本时代背景。《后汉  相似文献   
13.
王克奇 《东岳论丛》2001,22(5):82-84
从经学到玄学的转变 ,是汉魏之际思想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纵观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理论发展轨迹 ,主要表现为从“儒道互绌”到“儒道双修” ,从“分文析字”的训诂到“辨名析理”的玄思 ,从经学神学目的论到玄学的宇宙本体论 ,以及从宇宙哲学到人格哲学的演变 ,使得思想界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4.
王克奇 《东岳论丛》2003,24(4):101-105
齐鲁宗教文化起源于东夷文化、殷商文化和周文化。齐与鲁的宗教文化有其不同的特点 :前者主要继承了东夷—殷商宗教文化的传统 ,表现出自然神崇拜的特征 ;后者主要继承了周的宗教文化传统 ,表现出道德化的属性。齐的宗教文化的崇拜对象是外部自然力量的象征 ,所以其指向是向外的 ,封禅之礼祈求的是与“天”的沟通和认可 ,神仙说追求非人间生活而为方外世界。而鲁的宗教文化崇拜的对象为道德性质的“天命”与鬼神 ,所以其发展途径是内向的 ,注重宗教仪式中的情感体验 ,使人在世俗的道德生活中获得宗教的快感。齐鲁宗教文化最终走向一体化 ,其主要的精神成果是阴阳五行学说和道教理论。  相似文献   
15.
齐鲁文化是秦以来中国大一统文化的活水源头;源于齐而形成于秦汉时期的博士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文化制度。西汉前期,以齐鲁地区士人为主的学者群融汇、吸收阴阳、黄老、法、方仙道等齐鲁诸家学说改铸儒学而成经学,通过博士制度,使齐鲁文化实现了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结合,取得了政治上学术上的统治地位。其后,由先秦齐文化与鲁文化不同学风而引发的经学内部的经今古文之争,随着今文经学的庸俗化,日益崛起的古文经学派完成了统一经学的任务,最终实现了齐鲁文化的正统化;今文经学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其所依恃的博士制度于东汉末也归于衰落  相似文献   
16.
在汉代的政治经济条件下,道家经历了由政治上的主导思想向异端思想的转化。与此同步,黄老思想在向老庄思想转变。促成这种转化的内在原因,是作为道家大宗的《老子》和《庄子》政治学说的异质以及它们间不同的学术组合。  相似文献   
17.
儒、墨两大“显学”产生于先秦的齐鲁这一古代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共同的历史文化环境和多元的文化结构以及不同的阶级背景,造成了儒、墨两家思想的诸多共同点和差异。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色的儒、墨思想构成的地域性文化,对山东人群体性格的形成、发展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克奇 《文史哲》2012,(5):89-94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贵族。项羽的命运是其所代表的那个阶级命运的反映。项羽的性格,集传统贵族阶级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于一身,是中国旧贵族群体性格的典型。他凭借贵族的特殊身份和性格优势成功了,又因为其贵族身份的历史局限失败了。正所谓成亦"贵族",败亦"贵族"。"贵族"群体性格的内在矛盾性,造就了项羽个人形象的复杂性,铸成了他悲剧性的命运。他是一个"末路英雄",是一个"代历史受过的悲剧性人物"。项羽的败亡,昭示着贵族时代的终结。贵族文化的缺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走上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道路,并对古代政治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贵族文化的影响并未消失,通过不断变形复制,成为我们民族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核心价值体系时,应该以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文化载体是传统的道德文化,传统道德文化的民间世俗化和学术神圣化使之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认同度最高,而且最为稳定并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形态。齐鲁道德文化是传统的主流道德文化,其核心部分“五常”,具有与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相沟通,并向现代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发展转化的潜质。  相似文献   
20.
《崇有论》就其性质言 ,应属玄学。裴危页学兼儒道 ,擅长“清谈” ;“崇有”之论着重于“有无本末”的本体论和“自然名教”的政治论 ,完全符合玄学的基本特征。《崇有论》作为玄学的一个发展阶段 ,上承“贵无论”予以批判继承 ,指出了“贵无论”的理论缺陷 ,提出了“始生者自生”、“外资”和“理”的理论 ;又下启“独化论” ,使玄学理论趋于完善 ,如郭象的“独化”思想以及关于“不可相无”和“命”的理论都与《崇有论》有着理论上的联系。它是玄学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