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经济还原论解释妨碍着人们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而这种解释又根源于人们从理论哲学立场对于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但笔者以为 ,马克思的哲学是对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反叛 ,属于实践哲学传统 ,从而其社会理论也就不是经济还原论 ,而是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的互动论。从此立场出发 ,就能够合理地理解现代社会中经济与政治在互动中的发展 ,特别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问题  相似文献   
32.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理路之检视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如果我们把哲学划分为包括实体性哲学和主体性哲学两种范式的理论哲学理路 ,以及包括古代和现代两种范式的实践哲学理路 ,那么 ,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一种对于作为理论哲学之最高发展的主体性哲学之克服的现代实践哲学。而最近二十多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则是在理论哲学理路内从实体性哲学转变为主体性哲学 ,这既是其成就之所在 ,亦是其局限之所在。而要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就必须在回归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础上 ,通过与现代西方实践哲学以及中国古代实践哲学的对话来构建中国的现代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33.
现实社会生活需要一种现实性维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而从马克思的基本原则出发构建起这样一种现实性维度的政治哲学亦是可能的。这样一种政治哲学与既有的理想性维度的政治哲学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两种不同的进路。两种进路之间既存在着某种张力,但也构成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4.
王南湜 《河北学刊》2002,22(4):11-15
可以把马克思的社会转型理论加以推广 ,用来说明全球化过程。这一理论认为 ,在民族国家范围内 ,市场经济的兴起导致人们的社会关系从直接依赖类型向间接依赖类型的转变 ,并导致能提供统一的法律秩序和采取民主政治形式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把上述社会转型理论推广到全球社会范围内 ,就可以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 ,而这最终将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统一的法律秩序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当然 ,达到这一点可能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曲折而漫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指向改变世界的哲学,它肯定了人具有改变世界的历史行动的能力,而这就预设了世界的可改变性或非决定性,否则,改变世界就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又往往被理解为一种历史决定论,而这在逻辑上就使得改变世界成为不可能或不可理解之事。对于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来说,这一矛盾无疑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因而也就成了每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所不可避免地关注的核心问题。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到当今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每一重大变化,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一矛盾处理方式的变化。而从当今后马克思主义所引发的激烈争论来看,这一矛盾仍然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迄今为止,关于马克思思想中改变世界的历史行动何以可能这一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人们还只是提供了一些并不成功的解决方案,因而有必要探寻一种更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6.
论价值是人类存在规律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价值是人类存在规律的实现王南湜南开大学哲学系国内哲学界从八十年代初展开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以来,所遵循的方法论模式,如人们所指出的,基本上是一种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即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中规定价值的本质。有的论者虽然提出了一种超越主客体关系的“...  相似文献   
37.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整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而是任何哲学必然要予以考察的对象。但在以往的哲学中,精神生活本身却远未得到合理的说明;一方面,唯心主义片面地夸大了精神生活在全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它看作人类最为本原性的活动;而另一方面,旧唯物主义则抹煞了精神生活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它只看作物质生活的一种副产品。马克思在创立其哲学的过程中,批判了这两种抽象性、片面性,为合理地说明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本文即试图依据这一方法论原则而对于人类精神生活作一最基本的规定,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一…  相似文献   
38.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自近代以来的主导性潮流。现代化的最直接表现是物质财富的剧增。而现代化的真正本质,首先在于它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39.
“剧场隐喻”中直接出现的是“剧作者”和“剧中人”,也隐含着“旁观者”视角,故这一隐喻中的三重视角及其间的关系可用来考察马克思辩证法与康德、黑格尔辩证法之异同及其超越之处.马克思一方面超越了黑格尔的无限主体,立足于人的有限性阐明了“剧中人”如何亦是“剧作者”;另一方面则借助黑格尔能动性辩证法重构了康德哲学的有限的“旁观者”视角,实现了“旁观者”与作为“行动者”的“剧作者”及“剧中人”的统一,从而解决了有效改造世界何以可能之问题.从“旁观者”视角的重建所理解的马克思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辩证法,对于正在急切进行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典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随着主体性在哲学研究领域的突显 ,交往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期将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之“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专栏中发表王南、任平、尹树广、王国有、王晓东、隽鸿飞的笔谈文章 ,对交往理论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