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译”是自上古时代以来就受到重视的文化事业。“译人”承担着文化交流中介的重任。马建忠很早就在《拟设繙译书院议》中提出,翻译人才应“长于汉文”,“长于古文词”。陈乐民著文《难哉译事》,指出如果“译者国学修养有所欠缺”,将很可能影响译作的学术质量。他说,遇此情形,“当然最好还是查出原文来”。我们以为“译”之不易,是长久的文化难题。社会期待的好的翻译家,尤应重视对中国古代文献的熟习。因为学术著作的读者,自有文化修养,正如严复《与梁任公论所译〈原富〉书》所说,“吾译正以待多读中国古书之人”。以秦汉文献为讨论对象,可以看到外文论著有所引用,而汉译有未能令读者满意的不足。  相似文献   
82.
陈胜发起反秦暴动,"天下云集相应"。《史记》记载陈胜暴动的直接原因是往渔阳戍所的役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时期",因"失期,法皆斩",于是决心"举大计","为天下唱"。有人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水雨,除兴"提出质疑,否定秦法严酷之说,推想"失期,法皆斩"与"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类同,也是陈胜等鼓动同行戍卒"举大名"的策略。考察相关史事,可知秦代"徭"与"兴戍"不同。从战国至汉代对于军事行为"失期"的惩处都是严厉的。后世继承军法这一传统,虽然有"藉弟令毋斩"情形,但是也有处罚更为残酷的史例。对于"失期,法皆斩"与相关历史迹象,应当从考察秦王朝国家控制方式的角度予以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83.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4.
走马楼竹简"枯兼波簿"及其透露的生态史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马楼竹简〔叁〕中有反映"波"即陂"枯兼"现象的简文。"兼"的字义,或与"溓"有关,即所谓"深泥""薄水"。求其原义,亦可以发现和"浅"的关系。"波""枯兼"现象,既反映了地貌变化,也体现了水资源状况。这一现象与气候变迁的密切关系,尤其值得生态环境史研究者的关注。人们自然会注意到,走马楼竹简所见相关现象,为东汉以来气候转为干冷的判断提供了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85.
自<禹贡>的时代起,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自西汉以后称作”黄河”的重要水系与文明进程的关系了.因”河”的作用形成并由”河”滋养的”太原”、”大陆”、”大野”,是中华文明初期发育的基地.”河”的问题解决了,则禹”告厥成功”.据说”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早期国家的版图规模和行政效能已经相当可观.司马迁<史记>称此”成功”为”九州攸宁”(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诸夏乂安,功施乎三代”(卷二九<河渠书>).植根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于是被称为”黄河文明”.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86.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军进攻汉中,张鲁在降与不降之间犹疑,遂由米仓道南下巴中。不久,很可能在张鲁的影响下,巴夷帅朴胡、杜濩、任约各举其众投降曹操,获得封赏。张鲁本人随即又率家属降曹,封阆中侯。曹操集团在占领汉中之后又成功控制了巴中地方。这一过程有张鲁主动发挥的作用。而曹操集团势力越过米仓山向巴蜀地方的军事推进、行政影响和民族联络,都是通过蜀道重要路段米仓道实现的。刘备集团使黄权迎张鲁时,张鲁已降曹操。黄权于是击破朴胡、杜濩、任约。张郃督诸军南下,"狥三巴,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张飞击败张郃,迫使其退回汉中。张郃军南进北退,都经由米仓道。米仓道在建安二十年军事争夺中的作用,战争史、交通史和汉中与巴中区域文化史研究者都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87.
汉代社会的"小儿"称谓,原本指未成年儿童,亦有社会称谓取其转义,即以"小儿"称成年人者,语义复杂。其中有取亲昵义者,有取轻蔑义者。关注以"小儿"指称成年人所暗含贬损之义,有益于认识在当时通常社会意识中未成年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8.
蜀道连接了关中和蜀地两处历史文献较早定义的"天府",为秦的崛起和统一准备了条件。西部地区因蜀道的沟通,以经济文化区域的突出优势,长期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基础。秦人和蜀人合作开通蜀道这一重大的历史贡献,值得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者关注。蜀道交通体系具有完备的构成,集聚着诸多伟大发明,承载了丰厚的历史信息。蜀道因此可以看作包容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交通线路。蜀道文化线路的研究,应当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9.
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苏武的姓名位于前列,诚如班固所说:“奉使则张骞、苏武”,他们不辱使命,谱写了全新的外交诗篇。  相似文献   
90.
汉代社会福利诸形式包括对孤儿的抚养救助。执政者多有对“孤”赐帛、赐粟的政策,法律也有关照“婴儿无父母亲属”者的规定,民政事务中的“慈幼”原则也要求“养孤”、“矜孤”。当时民间对孤儿承担了一些抚养责任,而亲族成员的相应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无子的家庭也可以依照法律收养孤儿。这些情形都对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