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1世纪的中国,还需要鲁迅吗?鲁迅是谁?这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又难以真正回答准确的问题,也一直缠绕着中国的知识界。鲁迅的“独异”和“自成品格”,鲁迅文化身份及其意义,被遗忘正是鲁迅自己的期望,为何还要问:21世纪,还需要鲁迅吗?问题的实质是与中国的历史、现实密切相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学者从各自的学术层面,来回应这些问题。课程教学当中渗透经典阅读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王学谦 《求是学刊》2016,(4):100-107
从莫言的《铸剑》阅读,可以看出莫言与鲁迅文学精神的高度共鸣、相似。莫言与鲁迅的文学创作都受到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潮流的巨大影响,两者在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潮流中相遇。莫言从《铸剑》看到的鲁迅精神,是鲁迅魔性叙事的突出特点。莫言的创作中也具有明显的鲁迅式的魔性叙事。莫言与鲁迅的部分创作都属于浪漫主义的极端型写作,都饱含激情、意志力量、怀疑与虚无,都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怀疑、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中国,还需要鲁迅吗?鲁迅是谁?这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又难以真正回答准确的问题.也一直缠绕着中国的知识界。鲁迅的“独异”和“自成品格”,鲁迅文化身份及其意义,被遗忘正是鲁迅自己的期望,为何还要问:21世纪,还需要鲁迅吗?问题的实质是与中国的历史、现实密切相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学者从各自的学术层面.来回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棋王》体现出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道家化意蕴。它是一种对传统的复制。《棋王》的道家化生成语境和传统道家生成语境是相同的。《棋王》过度崇拜民族化造成了这种对传统的复制。弘扬民族化传统应该立足于对传统的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还乡文学: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自然文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乡文学是 2 0世纪乡土文学的一种形态 ,其中心话语是自然文化 ,即归依自然。它是一种心理原型。在还乡文学中 ,乡土人生及其风俗人情是自然文化的价值隐喻 ,具体表现为三种价值形态 :一、精神家园 ,是现代人疲惫、孤独的灵魂的安息之地 ;二、精神动力 ,激发人生不断求索、奋进 ;三、批判的尺度 ,是进行社会批判、文化批判、文明批判的终极价值 ,特别是在文明批判方面 ,更显出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学界对萧红有关母亲形象书写的研究仅停留在萧红对母亲的直面丑化层面上,并将萧红对母亲形象的丑化描写与其童年母爱的缺失联系起来,缺乏全面性与深刻性了解的现状,认为萧红主要从母亲形象的越轨性书写,女性的悲剧意识和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3个方面,共同完成了对"母亲神话"的解构,具体表现为对母亲形象的直面丑化、对儿童形象不同常规的塑造和对女性生育的颠覆性书写。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消解,反映出萧红自身女性意识的自审性和反思性,它最终实现了萧红独立、自主、坚毅人格的自我重建。  相似文献   
17.
鲁迅《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思想命题。这种思想命题既是时代理性精神的反映,也是鲁迅个人化生命经验、文化感知的具象化。鲁迅少年时代在家庭变故中惨痛的经历,形成了"吃人情结"。这是"吃人"命题个人情绪根源。同时,这种"吃人"思想命题也是对人类存在悲剧的揭示。"吃人"与"异化"是一致的,是人的必然性悲剧。但是,鲁迅并没有屈服这种必然性,而是以一种反抗的姿态获得了自由。鲁迅的伟大在于从中国文化现实,切入了世界性的文化难题。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思想个性根植于其青年时代的思想选择。在普遍崇尚物质、制度的时代氛围中,青年鲁迅选择了生命主义———个体生命的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成为鲁迅的思想轴心,是鲁迅一生求索、反抗、战斗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他思想巨人的风采。同时,也造成了专断、霸道的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19.
郭澄清是善于叙述“新国民性”的小说家。在17年文学的格局中,他的文学叙述是对山西作家群与陕西作家群的综合。在叙述内容上他几乎与陕西作家群完全一致,即着重于新时代、新人物的叙述,对于旧的因素和“中间人物”他基本上保持沉默。但在叙述形式上却兼有陕西作家群与山西作家群的特征。一方面不乏横断面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同样善于以民间的传统的故事风格进行叙述,乃至两者的巧妙结合。这显示了郭澄清作为那个时代的作家,对主流叙述规范的遵守。  相似文献   
20.
王学谦 《齐鲁学刊》2007,1(2):93-96
中国的道家文化是鲁迅生命意识最重要的传统思想资源。道家文化对价值自然的体认对鲁迅创作构成重要的影响。鲁迅对自由境界的体验,对自然人性的道德理想的追求,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精神。鲁迅强旺的自由意志承续着中国道家文化“疏狂”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