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同时兼顾可欲和可行、也即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好社会”;“好社会”应兼顾、平衡、协调社会整合(共同体的追求)和个人的自由与尊严.要兼顾、平衡自由和共同体,第一,必须在理论上澄清自由和共同体这两种价值的关系,特别是要论证说明,自由和共同体是可以互相支持的力量,而不是纯粹对立的双方;第二,必须在实践上处理好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层面的问题,即制度(体制)层面的问题、结构层面的问题和心理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伦理与道德的区分、人性能力与人性情感的区分、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的区分是李泽厚伦理学的基本要点;三个区分紧密联系着道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问题,即道德的社会根源与道德的社会作用或效力;在现实具体的道德行为或道德作用过程中,作为道德心理形式的人性能力与具体的道德规范、善恶观念是无法分开的,外在的道德规范、伦理准则若想真正扎根、"在场"于人们的心灵,得到人们的"敬重",从而有效地"牵引"其道德理性意志,并激起人们那种作为主体间关系的人性情感,从而在社会中运行生效,则必须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相应地调整转型,就此而言,李泽厚关于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的阐释,既是对道德的分类,更是在社会学的观察视角下对道德转型的揭示.  相似文献   
53.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重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关系到发展本身的正当性,加强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也是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和方向,从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出发,党和政府的工作正在经历、并且也需要经历一个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重心的发展。社会建设所要面对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广大公民不断觉醒和提升的权利意识和诉求,与政府和社会满足和保护公民正当权利之意识、机制、能力的欠缺之间的矛盾。今天,从宏观的制度和结构层面看,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着三个方面的约束,即政治改革滞后、社会参与不足和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权力的扩张。  相似文献   
54.
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社会建构论的思想自70年代,特别是近年以来倍受学者们的注目,许多学者试图以它来取代传统的主———客二元认识论而作为社会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研究的认识论基础。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原有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无法解决心灵如何与世界关联的问题。通过关注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并进而说明存在于语言中的知识的结构与功能,它为理解、解剖所有人类知识的性质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欧洲原本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策源地。无论是对“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在现代学科分类意义上的最早使用,还是作为这门学科三大直接来源的民族心理学、群众心理学和本能心理学的研究,都发生在欧洲。但是,像其他许多门类的社会科学一样,随着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政治的中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大本营也逐渐地移往美国。经过本世纪初和三四十年代社会心理学的思想中心两次从欧洲向美国迁移,社会心理学在它的诞生之地反而渐趋式微了。特别是第二次迁移,由于欧洲的许多社会心理学家为逃避纳粹德国的迫害而纷纷逃往美国,因而它事实上是包括思想和…  相似文献   
56.
都市的体验:关于城市社会生活的三种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的体验:关于城市社会生活的三种理论王小章,郎友兴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的迅猛势头带来了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随着大量人口迅速向城市特别是一些大都市集中,一系列社会和心理问题如贫穷问题、失业问题、犯罪问题、人格和心理失调问题等等开始在这些城...  相似文献   
57.
齐美尔的现代性:现代文化形态下的心性体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命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的立场视角,齐美尔说明了主、客观文化走向分裂对立的"文化悲剧";从日益扩张的货币经济的文化意义,结合与之交织的劳动分工的发展,齐美尔揭示了"文化悲剧"在现代社会的展开即现代文化形态;从对货币经济所主宰的现代外部文化形态的顺应、反弹、逃逸等不同反应方式中,齐美尔描述了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心性结构.  相似文献   
58.
王小章 《学术论坛》2004,1(4):157-161
经典社会理论是对现代性问题的知识反应,这种反应包含着两个层面,即现代性的诊断学和现代性的治疗学;任何一个现代社会中的理论家在面对现代性问题提出他的治疗学思想时,都必然要面对包括他自身在内的知识分子本身的现代性问题;正是由于对知识分子的现代性问题所取的立场姿态的不同,遂形成了不同性格的现代性治疗学。  相似文献   
59.
王小章 《社会学研究》2023,(2):93-114+228
道德社会学将考察对象从道德哲学所思辨的抽象道德律转向由道德规范、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舆论三个基本层面所构成的经验性道德事实。构成道德事实的三个基本层面也是体现出道德情感性的三个层面。随着社会形态从传统的小共同体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大社会转变,三个层面的道德情感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应这种变化,道德形态也须作出相应调整,包括公德与私德相分立,在日常公德中突出“消极义务”,道德形式向普遍化和正式化转变等。总之,道德须从一种习传、不言而喻的“默认一致”形态向一种“反思性”的自觉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