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1916年11月26日,陈独秀和亚东图书馆的经理汪孟邹等人离沪北上,28日到京,入住前门外的中西旅馆。其时,陈独秀把《新青年》在上海办得很红火,并与汪孟邹等酝酿办一个“大书店”,此番便是为此事招股而来。  相似文献   
43.
新时期,为了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已是一种趋势.该文以路桥专业核心课《路面工程施工》为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把"两路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系列"交通精神"思政要素融入且贯穿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实现"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的转化,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4.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文学应包括大陆文学、台湾文学及香港与澳门文学三个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是19世纪末开始、至今尚未结束的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漫长而又曲折历程中一个短暂而特殊的阶段。文学史写作应避免“历史补缺主义”、“历史混合主义”、庸俗技术主义的倾向,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考察,以求准确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历史特征。中国当代文学史走了一条“之”字形的复杂道路,有三个贯穿始终、影响巨大的问题,分别为:文学工具化与文学自觉,文学的“民族情结”与文学的世界眼光和启蒙意识,作家的精神状态与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5.
批判的方式     
人文精神的重建,对于所谓“文人”,便是一种文化人格的重建。我十分重视张承志近年所做的努力。对民族人格的大滑坡,对所谓“文人”文化人格的萎缩,张承志固然有激烈的批判,但也并未止于单纯的批判,而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求着重建理想的人格模式的资源,企求给中国当代文化注入一种新的血液。《心灵史》是在寻找一种精神,而《清洁的精神》等散文,则是从民族的早期,从司马迁所描绘的刺客等人身上,寻找一种品  相似文献   
4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言来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记住交际目的性原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基础,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体现这一精神。英语教学中的交际语言教学就是人们常说的“交际法”、之所以称为“交际法”是因为它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交际”一同的概念既包括口头交际,又包括书面交际。在此,我想谈谈英语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教学。众所周知,课堂交际的方式或活动有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问与答、情景对话、小组活动及课堂讨论等。情景对话即模拟对话、学…  相似文献   
47.
新时期的乡村治理是在城乡一体化的现实背景和政策框架内形成或构建的.城乡一体化下的乡村治理要实现三个层次的制度变迁:在继续探讨和界定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基础上,完善农村产权配置,建立多元治理主体的激励机制,实现治理过程的制度绩效.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在协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村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正在进行乡村治理机制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8.
1935年8月1日,以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布了<八一宣言>,倡议国内各党各派捐弃前嫌、一致抗日,呼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举赢得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护,引发了全国性的救亡热潮.中共理论家陈伯达等人发动了"新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以抗日救国为其表、以传播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里.陈伯迭们借助救亡大潮.掀起"左翼"思潮,而"左翼"思潮又与救亡大潮融为一体.大量的青年知识者,怀着救亡图存的目的选择了共产党.这对中共最终战胜国民党、夺取大陆政权,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9.
“新左派”与鲁迅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鲁迅研究的进程,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跳动的。由于鲁迅研究在建国后前三十年形成的显学、官学地位,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只能遵从官方规定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对旧有束缚的每一次破除,都是研究者争取自由思想的学术勇气的体现,同时又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推动力。这里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新时期鲁迅研究,肯定成绩,揭示问题,表达着学术研究者冲破外在的和自身的禁锢,自由思想、自主创造的愿望。  相似文献   
50.
王彬彬 《决策探索》2008,(24):69-70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的动力源.而作为人类知识重要承载形式的图书馆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实现由传统型图书馆向现代型图书馆的转变已成为人类知识传承代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