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虽然东晋处于士族门阀制度的全盛期,皇权式微征象明显,但是东晋朝廷仍然试图重振权威,对外伸张晋室的正统地位,对内凝聚臣民对朝廷的向心力。虽然这一政治努力的线索比较晦暗,但是仍然有迹可循,成为东晋时代在门阀政治之外的另一条政治线索。由于东晋朝廷无力扶持小农经济,故东晋社会土地私有观念淡薄。东晋财政虽然沿袭西晋制度,但是由于立国江南,不得不因时而宜,有所变通。  相似文献   
32.
33.
王明前 《兰州学刊》2012,(2):98-102
北齐、北周两个东西对峙的北朝王朝,分别致力于以邺城和长安为中心的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由于军事任务浩繁,除战时屯田经济较有成效外,其区域整合绩效有限。这在两朝货币秩序的混乱中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4.
十六国政治是在魏晋以来政治发展基础上,过渡到重新统一北方的北魏前,北方政治经历的一次新陈代谢。十六国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整体延续了魏晋官制的时代特色,恢复魏晋以九品中正制为核心内容的选举制度,推行以"儒家化"为方向的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为强调本民族的统治地位,五胡政权对占人口大多数且文化先进的汉族及所谓"杂胡"采用"胡汉分治"政策。十六国政治留给其历史继任者一个历史难题:如何在入主中原统治人口远远超过统治民族自身的汉族和"杂胡"时,在接受中原汉族政治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仍然能够使统治民族自身得到政治合法性。这不仅是留给统一五胡十六国的北魏的历史难题,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定数。  相似文献   
3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四川新军阀当局在根本不触及自身政治独立地位的前提下,对南京中央的外交政策,基本上照单全收,忠实贯彻;而对于发生在省内的涉外事件,新军阀当局则以地方本位主义原则决定问题处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36.
《天朝田亩制度》是具有"进步性"还是"反动性",成为评判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关键。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在世界范围内,平分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不仅不会必然导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且确实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社会经济政策,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制度》"反动性"论是不能科学概括《制度》的历史内涵的。在太平天国起义时代,中国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土地问题是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焦点。《制度》针对土地问题,提出以平均主义为原则的平分土地设想,不仅不可以定性为"反动性",其进步意义更应该被认为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制度》未能实施,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者无法实现他们鼓吹的平等与公正原则,同时《制度》最终流于具文,还受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权力斗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太平天国起义前,无论是太平天国的策源地———经济落后的广西,还是起义者农村政治的主要实践场———富庶的江南地区,社会状况均表现出同样的特点,即由于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而导致的土地问题和由于地方行政腐败而导致的社会不公问题突出。太平天国起义者必须对广大农民要求土地的神圣诉求和渴望公正政治的愿望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38.
太平天国起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近代史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的。比较1840年鸦片战争开端说,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39.
根据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文献中的部分案例和湖南省档案馆馆藏文献的相关资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湖南的部分行政腐败问题属于南京政府时期全国范围带有普遍性的行政腐败问题;另一部分案例则具有湖南地方行政特别是县级地方行政的特色.湖南行政腐败问题的地方特色,主要是由湖南新军阀集团,为推行反共清乡政策,强化县级行政机构的权力,但是又无法实现有效监督造成的.这其中又以团防腐败尤重.  相似文献   
40.
太平天国儒家化施政群体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后太平天国在苏福省、浙江省实施农村政治的过程中,以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贵族构成了一个儒家化施政群体.他们主动改变征贡习惯,积极寻求与地方社会的合作,追求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具有良性施政倾向.这一倾向是对太平天国以客家人为特权贵族阶层的贡役制社会结构的否定与反动.这一群体所实践的儒家化的农村政治,尽管不是太平天国农村政治的主流,但仍不失为一种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