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与减租斗争同步且相互促进。减租运动前,苏北区的土地占有比较集中,租佃关系十分苛刻,存在着减租斗争的紧迫性。苏北区党委注意在维护统一战线的原则下,通过贯彻群众路线和阶级路线,推进减租斗争。减租斗争引起苏北区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地主、富农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贫农境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减租斗争的基础上,苏北区党和政府领导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2.
太平天国后期中央宫廷贵族与地方军事贵族的政治分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明前 《江淮论坛》2005,(2):105-112
天京中央宫廷贵族与地方军事贵族的分野是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中央宫廷贵族是天王洪秀全深为倚恃的文官集团。地方军事贵族的权威与实力来源于地盘和军队。中小地方军事贵族的形成,是天京洪氏朝臣与李氏兄弟斗争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王明前 《学术探索》2005,(5):106-113
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均有所继承,实为中西文化共同熏陶的产物。太平天国制度并不尽法周礼。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太平天国领导人不可能去追求君主专制制度以外的政治思想。尽管太平天国酝酿、发动与进行正值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但这一背景特别是所谓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应被强调。太平天国发源于广西客家山区,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心态深刻影响了太平天国政治。  相似文献   
54.
太平天国政治文化的多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平天国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共同熏陶的产物。太平天国发源于广西客家山区,为太平天国政治文化刻上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心态的烙印。  相似文献   
55.
作为太平天国研究主流倾向的阶级分析论普遍存在三种方法论误区.而引入社会运动理论的"政治机遇"、"政治认同"与"斗争构造"、"居间联络机制"以及"斗争周期"概念,有助于突破阶级分析论方法的束缚,尝试创建新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6.
太平天国苏福省农村政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成地方建设的新思维,为苏福省地方建设规划了基本原则与发展方向。在李秀成的影响下,苏福省出现了一个以熊万荃和钱桂仁为代表的具有儒家化特征的施政群体。苏福省当局普遍实行的是“着佃交粮”与“招业收租”并举的政策。田凭政策是较“着佃交粮”更高层次的社会经济政策,虽然有很强的政治性,却丝毫不具备任何革命性变革的意义。只有1862年钟志成推行的田凭政策,才真正具有土地革命的涵义。苏福省的乡官制度,在继承前期基本功能的同时,其主观能动性更趋活跃。  相似文献   
57.
华中抗日根据地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维护国共合作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一方面主动寻求与国民党当局的合作,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政治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政治阴谋,在军事上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华中抗日根据地在争取中间派的工作中,努力实现统一战线政策和群众路线的统一。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在争取伪军工作中,成功运用了“两面派”策略这一特殊的、独创性的统一战线工作办法,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