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王晓秋 《中华魂》2014,(14):38-39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戊戌政变记》)意思是说,中国人做了四千年“天朝大国”之梦,从甲午战争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后,开始被唤醒了。甲午战争究竟是如何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呢?  相似文献   
12.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目的、方针、方式、手段等的比较,分析其侵略性、冒险性、掠夺性、野蛮性等共同特点。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因素,说明为什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研究要有世界眼光 ,要把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 ,放在世界全局和国际关系的格局之中 ,从各种角度去考察分析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关系 ,同时从各个角度对中外历史进行深入的比较剖析 ,为此必须积极开展国际文化学术交流。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 ,中外史学交流也日益频繁 ,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的史学研究 ,对罗森的研究 ,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1868年的蒲安臣使团。这是由外国人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1887年的海外游历使。这是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1905年的五大臣出洋。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这相隔各二十年左右的三次晚清官员集体出洋,可以看到他们走向世界的发展轨迹:从在洋人带领下走出国门,到中国人独立周游世界;从选拔中下级官员海外游历,到派遣王公大臣出洋考察;从泛泛调查异国风情,到重点考察外国政治;从回国后默默无闻几乎被历史遗忘,到推动立宪国策发挥重要作用,反映出晚清中国官员在走向世界、认识世界的艰难历程中一步一步地前进,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登上世界外交舞台。但同时也暴露了清王朝的衰败和腐朽,终究不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王晓秋 《决策探索》2010,(20):65-6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的囧境下,启动了意识形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竟是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统一民族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笔者以激进民主化为视角,考察苏联激进民主主义形成的社会基础,分析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的内在必然性,旨在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总结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家“2 1 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科研项目《奉系军阀全书》(胡玉海主编、辽海出版社出版 ,以下简称《全书》)包括《奉系纵横》、《奉系经济》、《奉系军事》、《奉系教育》、《奉系对外关系》及《奉系人物》六部书 ,是一套学术性很强的史学专著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为学术著作 ,《全书》在学术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奉系军事集团是一个缺乏统一政治理念的集团 ,没有思想上的一致性和始终追求的目标 ,但它却统治东北长达十几年 ,并多次影响全国政局。《全书》作者认为 ,这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特点和奉系军阀集团特别是其首领张作霖…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这一段重要历史,以往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如何改名为北京大学校,民国元年,孙中山、梁启超对北大师生作过两次精彩演讲。在1912-1913年间,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竟然面临被停办或裁并的生死存亡境地,埋头苦干发生多次学生风潮。首任校长严复和广大师生竭力挽救并改革北大,功不可没。北大在民初的曲折发展,为后来蔡元培时代北大的辉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一块四周雕花的旧木匾,上面写着“大学堂”三个大字。这件珍贵的文物,就是八十年前北大的校牌。“大学堂”的全名为京师大学堂,它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京师  相似文献   
20.
1978年4月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了野泽丰、田中正俊等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史讲座》(第1卷,中国革命的起点),全书共296页.小林善文的这篇书评登载在日本《东洋史研究》第38卷第2号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