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6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74篇 |
理论方法论 | 38篇 |
综合类 | 522篇 |
社会学 | 16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中国文学中的主题与母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母题有具象性,而主题往往是抽象概念。母题较多地呈现客观性、中性,而主题由于这母题(意象,或不止一个)出现及其特定组合而显示意义,融注并揭示了作家的主观性倾向性。主题数目极多而母题数目有限。在进行跨民族、跨文化比较时,母题着眼点偏重在同,而主题着眼点偏重在异。就一篇抒情性作品来说,往往除一个较突出的主题外,还或隐或显地含有其他主题质素,而后起的小说戏曲等文学样式,更在其丰富的内容中包蕴着诸多“主题”。 相似文献
592.
林纾的复仇观及其跨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现代文学复仇文学主流倾向及其对传统的变革超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显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猝然猛醒的。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爱国保种的意识,在内忧外患下日渐强烈,不少有识之士早已寄望于传统复仇文化的刮垢磨光。他们尤其注意到,复仇对象不能只停留在一家一事上... 相似文献
593.
69年前的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日,而我们今天所叙述的一切,要从1945年8月14日24时开始。 相似文献
594.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我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功能于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的新服务体系。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新体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在我国高校中建设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实现高校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595.
对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的讨论与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当代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对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探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工人权益保障、农民权益保障、经济基础上的福利发展和社会福利立法化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并简评价了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的利弊。 相似文献
596.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中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与相应策略.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提升团体辅导的效果,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97.
598.
王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6,(3)
中原丧悼观念的选择与传播泛化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一些民俗故事传说的例子表明,从许多同母题或相近母题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历史上不同文化互相接触、互相影响的情况。华夏古人稳固而强烈的丧悼文化心理,必然要通过对周边民族、外域的相关习... 相似文献
599.
从刘守华教授的研究论著中 ,可以看出 :跨学科综合性特点 ,以一种方法为主向其他方法辐射 ,研究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突出地域性 ,在注重学术史和学术规范中体现出良好的学风 ,等等。作者将比较故事学的理论覆盖面铺开 ,着力阐发了母题类型比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0.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致的自觉反抗乃至革命要求的强调。而作家通过对人物复仇意识的深层透视,又使作品达到现实的具体性与历史的复杂性相结合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