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522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古人变化观念体现在异类间互化、无生命物与有生命物间互化、人与异类之间的变化。这类信奉进一步发展 ,很容易将某一特定异类同特定的人对应起来。而佛教轮回观念会同到本土变化观念中 ,逐渐占据变化传闻中的主要位置 ,后起的所谓神仙“谪世”母题 ,与此变化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 ,不为无关。母题与“妖化真相”相通 ,还影响到古人对于域外传闻的偏见。  相似文献   
602.
唐初汉译佛经已具备冯燕杀不义妇故事的基本母题要素。但佛经中 ,当事人将自己的行为归结为“业”———宿命 ,而以冯燕为当先的中国侠 ,却较多地表现了一个好汉敢作敢当的气概 ,不祈求官府宽恕 ,不累无辜。这一广为传播的重要母题的文本营构 ,当来自外域传译过来的佛经故事 ,巴利文文献的佛本生故事也有不少旁证。关于佛经翻译文献元典的具体细致的研究 ,应当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03.
黄昏日暮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频仍出现,决非一段时间及相关景色的展示,而是古代文人心目中凝结着诸般特定情感与生命意识的原型意象。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从民俗心理、文化传统、文人心态及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对黄昏意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04.
赵振波同志《“悲秋”新探》(载《辽宁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J2专题1988年第6期)一文,从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学史中“悲秋”现象的发生原因,不乏卓见。但该文将悲秋的发生与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悲秋现象混为一谈,忽视了两者间质的区别,未免过于简单化了,笔者未敢苟同。《新探》一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悲秋在西周、春秋时期的“发生”,即一,秋主  相似文献   
605.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咏史怀古之作不绝如淡,稽古拟古之声层出叠现,突出地体现为一种试图复活逝去价值或利用既往求得现实变革的不断努力。这种引人重视的文化现象,不能不催促我们放开视野,从民族文化心理与大文化背景上检视、追寻与探析。一、利用历史来对现实作出裁判——主题发端的价值取向处在文学史长河之端的《诗经》,即开始激荡着经验式的怀古浪花。其可分为三种形式:自我中心式、代言式和陈述式。以抒情主人公个人情感为线索的,如《小雅·小弁》由眼前衰败景象联想昔日通往京师  相似文献   
606.
<正> 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以凄越悲凉的旋律,唱出了慨叹故国的深挚情感,反映了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丰富的内在美学因素。姜夔的名篇佳作《扬州慢》,我们展卷读后,首先惊叹作者的审美感知能力与艺术联想力。这除了特定景物的触发感染外,还得力于作者审美感知的丰富积累,而不能单单归因于南渡时代熏风的影响。是“黍离”思念故国感伤悲切的情韵风神,与词人审美主体目击扬州衰败景象的直观感受,自然融合交汇在一起,有力地引发起年轻作者的创作热情。  相似文献   
60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快四十周年了,但有关大战全局的一些问题如大战始于何时,它的性质是什么等,仍各持其说。在国内,如同国外一样,多数认为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大战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至于谁发动大战,国外有的著作明确提出“法西斯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内未曾专题讨论,但在有的名词解释和论述中也有类似提法,甚至还有“德国法西斯提前发动第二次世界犬战”之说。上述论点,已在有关报刊中广为流传。但首先应弄清楚谁发动了大战,然后才能确定大战始于何时、以及大战的性质。本文从历史实际出发,对上列三个相关问题,提点粗浅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08.
六、中国是四大强国之一 “四大国”或“四大强国”之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签署1942年1月1日的《联合国家宣言》时提出来的,当时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有二十多个国家,谁先谁后签字,名次又如何安排,意见不一,最后由罗斯福总统排出签字国的名次是: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然后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这就是“四大强国”的  相似文献   
609.
在从迁出地转移出来之后,我国流动人口的二次迁移(永久迁移)意愿出现了明显分化。在构建“推力—拉力—阻力—能力”的“四力”解释机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呈现出层次性特征,按意愿强烈程度依次是“长期居留”“家庭团聚”“户籍转换”和“置业安家”。迁入地拉力越大、个体能力越强、家乡羁绊与迁移阻力越小,则其永久迁移意愿越强烈;而来自迁出地及家庭的推力仅能提高其“户籍转换”意愿;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和“置业安家”意愿主要受到“能力”机制影响,“家庭团聚”与“户籍转换”意愿主要由“拉力”机制决定。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决策已主要遵循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逻辑,而不再是生存理性逻辑。  相似文献   
610.
真空泵的抽气速率和捕水器的捕水能力是决定真空冷却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找到二者的最佳配合方式,课题组基于自主设计的变频真空预冷机(配有一个气流路径可调的捕水器),采用3种抽速方案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适当地改变抽速对捕水效率和失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尤其是采用慢抽速方案可以使捕水效率提高3倍,使失水率减小78.75%。该研究可为真空冷却泵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冷却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