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法律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命题。法律阶级性一度被人厌弃,而时代要求再提法律阶级性。阶级性是以统治阶级利益作为基本偏向的特质,构成法律的基本属性。具备阶级性的法律,同时也具备社会性。二者相互渗透,是互生结构中你多我少的关系,从而使法律的阶级性必然表现为"整体阶级性"。  相似文献   
12.
利益集团的实力结构决定了政治制度的现实状态,进而对法律治理产生实质影响.在市民社会中,社会分工无限细化导致的必然多元,使其利益集团必然呈现内在互制和外在互制的普遍互制,进而造就了以均势为基础的民主政治.随着民主政治的建立,对法律的规则需要和对实现法律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样,通过利益集团多元化本身造就的民间实施力和国家内在多元互制造就的国家实施力在同根互结中的相互加强,法律得以普遍实现,进而导致法治的真正生成.中国的利益集团正在多元化,随着利益集团多元化的真正形成,中国法治也必定实现.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要求法律即为规范社会行为之主要方式.作为一种滋生不正当利益的负面规则,潜规则的出现与蔓延会削弱法治.潜规则是一种潜伏于显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行为主体行为方式的规则,潜规则具有其自身的运行模式,以谋求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法治视野下潜规则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又有法律原因、利益原因以及社会原因.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看,通过法律公平分配利益、运用权力制衡压缩潜规则空间、增加交易成本,能够削减潜规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