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市场经济与人生观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锐生笔者在不久前看到一篇某企业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结报告,其中提出一项任务: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生观”。我认为这个提法是很值得斟酌的。提出者可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且这提法也并没有广泛...  相似文献   
12.
1.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对人的研究来说,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只注意阶级,忽视了类与个性的研究。“类——群体(阶级、民族等)——个体”本来是人的三种存在形态,但由于种种原因(“阶级斗争为纲”是主要的),人们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历史唯物论只讲阶级,讲类和个体(个性)就是“离经叛道”。由于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竟背了“黑锅”,它被指责忽视了“人”。其实,在马克思那里,类和个性本来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所以单就人的问题的研究来说,历史唯物论也有必要“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王锐生 《学术研究》2008,1(2):65-68
企业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源头是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其中,价值论的人本主义(人是目的等)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把以人为本纳入现代企业管理经历了一个过程,标志着文明与人道进入当代企业管理活动.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文化刚进入中国时面临一个理论障碍:马克思主义者能否认同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关键在于:澄清马克思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同与异.作为具体范畴的以人为本不可以抽象地对待.在理解和运用时,要注意它的不同层次和语境.  相似文献   
14.
再过3年,人类又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在这个跨世纪的年代来谈人学,我不禁想起在19~20世纪之交的年代里,一位社会主义者向恩格斯提出的请求。那是在1894年1月3日意大利社会党人朱泽培·卡内帕致信恩格斯,请他为将于当年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时代》寻找一段题辞,用以显示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特征。卡内帕认为,新纪元的特征应当区别于佛罗伦萨诗人但丁所描述的"一些人统治,一些人受苦难"的;日纪元的特征。恩格斯1894年1月9日从伦敦回信,写道:"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  相似文献   
15.
一、本文的视角。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考察全球化。以意识形态为视角 ,全球化主要被看作是资本主义向全球空间的扩展。以世界文明为视角 ,全球化主要被看作是人类的才能 (表现在人类的文化、文明上 )发展进程中的特定阶段及其成果。本文选取的是后一种视角 ,即超越意识形态 ,从人类发展自己的才能的高度去剖析全球化现象。二、世界文明的发展阶段。人类是从野蛮进到文明的。在远古时代 ,人刚离开动物界 ,还像牲畜一样慑服于大自然 ,而且当食物短缺时人们甚至不得不大量以同类为食。这时候的人还处于野蛮阶段。人的世界进入文明阶段是同他支配…  相似文献   
16.
1.全球化思想的提出者是谁?有人说是马克思,根据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都提出过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形成世界市场的思想1。另一种意见说,今天的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上述两本著作的思想不是一回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讲的是:近代是世界历史性时代,因此共产主义不可能是地域性的,而只能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与此相联系的无产阶级革命也只能在一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而现实的全球化却是以资本、跨国公司为主体的。2.全球化与一体化是同一含义吗?尽管世界一体化与全球化的概念常常被人不加区别地运用,但有人认…  相似文献   
17.
1.社会主义的理论定位——研究的出发点。在讨论社会主义的价值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主义?因为不同理解的社会主义,自然其与人构成的价值关系就不同。我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这两重品格是社会主义运动长期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以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主义是合目的性的。因为这种社会主义是从某种抽象的理性出发的。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是理性和正义的表现,“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  相似文献   
18.
19.
人权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哲学。从哲学角度研究人权现象时,哲学世界观(历史观)就成为人们研究的方法论。我们通常所说的资产阶级人权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首先应当理解为运用作为方法论的不同的哲学观点去剖析、论证人权。而作为人权观的理论体系,则是这种剖析、论证的结果。 研究人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套十分成熟的、完整的理论。但基本的方向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去剖析人权。在这里,笔者试图作这样的尝试,以便概括出关于人权研究的哲学方法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思潮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江河奔流,一泻千里。自然界的潮流的力量是很大的。在精神领域也有思想的潮流即所谓社会思潮。它的力量和作用也是很大的。研究社会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性,是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什么是社会思潮?如果说,汹涌澎湃的潮流是由深山幽谷千万条涓涓细流汇合而成。那么社会思潮便是许多个人思想的汇集。社会思潮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经济关系、人们生存的社会条件以思想观点和情绪等形式在社会一部分人的意识之中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经济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