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2篇 |
理论方法论 | 33篇 |
综合类 | 82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张义忱同志针对我们的《“安刘必勃’辨》写了《〈“安刘必勃”辨〉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刘邦临终的遗言是可靠的;二、周勃“重厚”的品质是无可指责的,从而论证了“安刘必勃”的必然性。我们进一步查核史料,觉得有必要“再辨”,以引深讨论。首先,我们提出“安刘未必非勃”的观点,是从对刘邦去世前后的政治形势分析而来的。一般地讲,刘邦安排后事,亦当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62.
63.
西王母王国文明论—兼及昆仑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文化史上,西王母长期作为一位极具特殊意义的神话人物,其事迹作为神话文化列入文化史上,尚未见有将其放在文明史上加以论列者。而西王母确应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为被人忽视或误解的中华文明产生的一个特例,应还其历史真面貌。 相似文献
64.
文章将两个民族族源文化之异同进行对比研究,同时也涉及到鲜卑、 突厥等民族的一些族源文化,从而使人们进一步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实质有了 一个较高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65.
箕子论--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箕子是殷商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他处于商末周初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与殷纣发生激烈的道与势的冲突,在国家破灭时,走之朝鲜,建立箕子朝鲜地方政权,臣属于周王朝.在朝周时,向周武王讲授<洪范>--治国之大道--其中熔铸了箕子的世界和社会构成与结构体系观念与系统的国家哲学学说.这个学说为周礼所吸收,并据此把箕子朝鲜建成东方君子国. 相似文献
66.
67.
郭碧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
读《左传·鲁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出使“上国”至鲁而观周乐,知观乐内容与《诗经》一书的编纂和体制基本一致。季札观乐时,每一段开头都加上“美哉”的叹美之词,对《诗经》及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和历史做了评价。然吴是僻处江南,断发文身,不遵周礼的国家,而季札能对周朝礼乐,中原文化有那样高的素养,对中原各国 相似文献
68.
如果把近佛的中国古代文学家归作一类的话,那么,南北朝以后文学史上知名的作家几乎可囊括大半。这颇有意味的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些文学研究者也为此作了不少努力。但由于问题复杂,牵涉面广,而人们在谈论这一问题时又往往从具体作家入手,在时代局限、阶级局限、认识论局限及作家命运上作了不少文章,因此,现有答案虽然部分道出了文学家近佛的原因,但在科学性、系统性、深刻性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在广阔的范 相似文献
69.
马斯洛高峰体验学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延伸,是自我实现心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高峰体验时人的四个特征,即释放性、创新性、审美性和独特性,并将该学说运用到现行课程改革中,分别论述该学说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教学结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
减速器在机械产品中具有重要地位,仿真设计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依托,能提前验证改善设计方案,因而可以避免设计周期长、设计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应用UG8.0的虚拟装配、干涉检验与运动仿真技术,验证各轴的传动速度和齿轮间的啮合力,得到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分析,以此作为设计者做决策的依据,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