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周易》的生态哲学以“生生之为易”的生命哲学为根本,以“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为核心,既主张人类自觉主动地顺应、遵循天地“生生”之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强调人“厚德载物”、“赞天地之化育”,臻至自然生态整体和谐的审美理想境界.《周易》的“生生之为易”、“天人合一”、“保合大和”等观念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生态审美智慧,对中国美学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陆机,刘勰是魏晋六朝时期文艺思想的主要代表。对于艺术想象问题,他们的认识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大体一致。魏晋六朝是玄学的时代,而玄学则是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精神的发扬。庄子哲学对这一时期文化思想的各结构层面都有深刻影响,文艺思想亦莫能外.从陆机、刘勰对于艺术想象的认识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理论与庄子思想的源流关系.在我们看来,陆机、刘勰正是把庄子“虚静”以“游心”,“游心”以体道的思想引入到世术理论中,从而  相似文献   
13.
苏轼“无意为文”说略论祁海文“无意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影响很大的一个理论命题,它盛行于两宋文论,其间,北来文学大家苏轼倡之尤力。苏轼的“无意为文”说出入于诗论、文论、书论、画论之间,体现着他对文艺创作一些重要的规律性问题的精妙见识,不仅对两宋文论影...  相似文献   
14.
“论文叙笔”的主旨是论述各类文体的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定在《文心雕龙》的整体结构中不具“纲领”地位;“论文出来.“敷理以举统”居“纲领之要”地位;”论文叙笔”的理论纲领与其所体现的理论宗旨,是“文之枢纽”部分关于文章写作根本原则的理论的贯彻与具体体现,是《文心雕龙》“禀经以判式”和“抑引随时、变通适会”理论原则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5.
明清文论的“养气”说是中国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全面发展和丰富深化阶段。这一时期“养气”说的重点集中在明道积理、读书积学和临文创作等主要方面。明代家濂等人论“养气”。提倡儒家道德修养和理论修养,有重道较文倾向。清代魏禧等人结合“气”与“才”“理”等关系论“养气”,表现出向唐代韩愈道艺双修的“养气”说的复归。何绍基等人将“明道养气”与培护“真性情”联系起来,重发扬创作个性,是传统“养气”说的深化;明代许学夷、谢榛,清李重华等人发展了宋元以来的读书积学以“养气”之论,重视作家性情品质的陶冶和艺术可能的锻炼,突出了“因性以练才”和“习亦凝真”的思想;明清文论“养气”论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向临文创作回归,沈宗骞、章学诚、林纾等人都结合文章气势的创造来论“养气”,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郭店楚简儒家文献展示出孔子之后儒家礼乐教化美育观的发展。楚简继承、发展了孔子的社会性礼乐教化观念,对礼乐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道德教化功能上的差异有较明确的认识,尤其是从人性论出发对"乐教"的审美教育作用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论述,是其对儒家美育观的重大贡献。楚简的美育观上承孔子,下启孟、荀,其基本思想与荀子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中国美学史上,“味”是一个具有独特内涵的美学范畴。“味”,作为名词,本来是指人类味觉器官所获得的一种感官快适。构成“味”的因素虽然客观地存在于饮食对象中,但又必须通过具体的饮食过程才能获得。因此,它又作为动词指对饮食对象所具有的“味”的品尝。这样,“味”本身所具有的两重内涵使它在中国美学史上常常指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对艺术审美价值的鉴赏体验。但“味”作为美学概念本身所具有的两重内涵,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却一直处于分离状态,直到齐梁时代的钟嵘才把这两重内涵统一到他的“滋味说”中,结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美学范畴,才最终确立了“味”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本文将着眼于钟嵘的“滋味说”,探索其理论体系,阐释其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体现出战国晚期儒道美育思想的会通、合流倾向,而道家以尊重人的自然生命为主旨的养生学说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吕氏春秋》美育思想以"乐"论为中心,在音乐本体论方面主要受道家宇宙本体论影响,具有纯艺术论倾向;在音乐的政治、道德教化功能方面则吸收了儒家礼乐教化的美育观;在音乐的审美心理及其与个体养生的关系等问题上,主要以道家养生学说为主体同时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乐"论观,并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道家的代表,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建构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礼乐教化和儒家学说的独特的美育观。庄子美育观首先通过礼乐批判体现出来,并集中地表现在以“道”为原则的理想人格和以“虚静”为核心的人生修养论方面,对理想人格的艺术创造性也有深刻揭示。这种美育观与庄子追求精神解放和心灵自由的整体思想完全一致,与儒家美育观既对立又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古代文论的“气”论思想王忠良祁海文“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上有极大影响,古代文论中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都与“气”有关,其中的“文气”论、“养气”论就是由此而产生的。但是,“气”又是内涵极为丰富、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