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区域形象是一个地区的内部和外部公众对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价值取向、道德风尚、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社会发展状况的印象和评判,是认知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在对区域形象的认知过程中,影响社会公众形成真实准确判断的认知现象有以下六种: 相似文献
72.
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为内涵的方志敏精神,是中华革命文化中的“精气神”。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进,像一颗明珠,历经岁月仍光芒璀璨;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更需要方志敏精神。 相似文献
73.
现在,我们干的事中,有许多立竿见影。建一栋高楼,马上为城市增添光彩;建一处市场,很快为城市增添人气;搞一个工业园区.马上成为一个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都属于“叫座又叫好”的事。这类事,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不仅要办,更要办好。 相似文献
74.
异地为官·百姓为父·四海为家程建平孔繁森事迹在国人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个挚爱家乡、深爱亲人、有口皆牌的孝子、贤夫、良父,虽远离妻儿老小,却能安心造福高原,怎不受人崇敬?孔繁森用自己他乡为官十载的行动“广而告之”:“一个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75.
76.
南昌市筷子巷民警、公安部一级英模邱娥国,以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一枝一叶”为政府形象增添了光彩,以平凡之举、朴素之言悟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观”。 邱娥国常说:“老百姓看政府形象主要是看我们这些公务员的形象。公务员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政府的形象才能日趋高大,并扎根在百姓心中。”这就是邱娥国的“形象观”。 有道是:“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说的是细微之中见精神。公务人员的一次为民服务,很有可能为建树良好的政府形象添上轮光环。吴天祥、邱娥国、潭彦等先进模范人物,就是以自己为民办实事的一贯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无比信赖。 相似文献
77.
78.
笔者最近到两家企业调查。一个企业知人而得人:这个企业从上海挖了一个急需的工程师,初来窄到,厂长便将自己的一套房子借给其住。过了一年,见其孤身常思乡,厂长又为其觅一知音,帮其成家立业,入乡随俗。这位工程师感恩戴德,一连开发了十几个新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蒸蒸日上。另一个企业则负人而失人:有一位分管开发的副厂长,曾为厂里的科技、产品开发的扭转、效益滑坡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是,因他与厂长工作中某些观点不同,一次出言不逊,顶撞厂长,居然被厂长当众“嘲讽”了一顿。这位副厂长一气之下独自出走,被另一家乡镇企业重金聘用,厂长后悔莫及。 有道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下属及员工的才干和能力的充分发挥,取决于领导“知人”和对人的信任程度。如果企业领导刻意“知人”,赋予每个人相应的权力,那么,就犹如千里马放归辽阔的大草原,他会毫无拘束地驰骋,施展自己的才能。故而,有作为的经营者总是善于了解下属、关心 相似文献
79.
日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放了日本阪神大震灾的纪实报道。一位中国留学生说:在阪神大震灾中,幸存者第一眼见到的是抢拍镜头的“闪光灯”;若在中国发生这样的大灾难,幸存者第一眼见到的肯定是亲人解放军。两个“第一眼”,折射出两种制度的差异,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危难之中可见高大与渺小”。在电影《周恩来》中,人们见到过邢台大地震,其不少情景令人难以忘怀:震灾发生后,敬爱的周总理捷足先登灾区,与灾民同吃“米汤+馍馍”,顶着凛冽的寒风,抱着疲惫的病体,把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灾民心坎上;人民子弟兵临危不惧,舍身忘死,抢救出一个个“血肉模糊”的灾民,显示出“绿军装”璀璨的光芒。在华东大水灾中,我们的总书记、总理卷着裤脚、踏着风尘,现场指挥抗灾,走访灾民;我们的解放军指战员情系灾区,挺身救灾,把生的希望留给灾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东北大水灾中,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身先士卒,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用血肉之驱向人民交了一份优秀答卷。在中国,一次大灾,就是一次党心大凝炼、民心大凝聚;一次大难,就是一次真心大吐露、一次爱心大汇合。连外国友人也不得不异口同声地承认:“只有中国才能做到,集中一切人力、财物,用最高的效率去治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