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冯友兰与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说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与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说之比较研究钱耕森,程潮(安徽大学)(广东嘉应大学)所谓人生境界是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它能反映个人的人格的高低。和古代儒家一样,现代新儒家仍然以探索人文世界,揭示人生奥妙,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为志趣。传...  相似文献   
12.
传统儒家不仅对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是还为解决民生问题寻找理论根据.其一,"人为天生"是儒家民生思想的宗教基础.既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天所生,统治者就应念同胞之情而关注民生.其二,"德舍天地"是儒家民生思想的道德基础.儒家基于"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人们秉承和效法天地"生生"之德,作出有利于民生的事情.其三,"民为邦本"是儒家民生思想的政治基础.儒家总是把"民"作为被统治者来看待,同时又基于"民为邦本"的观念要求统治者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维护其统治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廉政学说有着深厚的道德基础,它要求官员廉洁,但不回避官员的利益问题,而是强调厚禄对于官员廉洁的重要性。它要求官员遵守道义,以此作为廉洁的准则,但不反对官员追求富贵,而是要官员得其应得,不求分外之物。它没有将廉洁视为官德的最高境界,而仅看作是官员的基本要求。它强调官员廉洁自律的道德价值,要求官员注重自我修养,社会加强官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方东美和唐君毅都是学贯东西的现代新儒家学者,晚年都在大致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从事哲学玄思。他们都突破了传统的以道德为标准来衡量人生境界的局限,而从道德、认知、审美、宗教等不同角度来思考人生境界问题。他们都把人生境界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现实的物质世界为基础,而以追求理想的精神生活,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的形上境界为归宿。但他们在建立人生境界理论的方法、线索、角度、类型、思想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在当时"学问饥荒"的背景下,将"中学"与"西学"相结合,建构了一种"即中即西"的文化模式.这种"即中即西"的文化模式特色从哲学、政治、道德、教育和宗教五大领域得到了具体展示.  相似文献   
16.
近代“新学”概念是与“西学”密切联系的,传教士首先用它指称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后来将它延伸到西学的各个领域。中国学者在与传教士和西方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西学并接受了“新学”概念。“新学”的近代意蕴是多重的,“近代新学”的确立即是以这些意蕴为依据。“新学即西学”确立了洋务派的新学形态,“即中即西”确立了维新派的新学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在春秋战国的乱世时期,政治的腐败不仅会带来诸侯国的内乱,还会招致亡国的厄运。这使得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精英们将“廉洁”提升到立国之维和为政之本的高度。于是廉政文化建设受到了不少诸侯国执政者的重视,诸子百家也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从而在廉洁国家的形象建设、廉洁政府的制度建设、廉洁官员的道德建设和廉政伦理的理论建设诸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李锦全自选集>共四集,前三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先后在2000年10月、2000年12月、2001年7月出版,后一集由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相似文献   
19.
由安徽大学、江南文化书院黄山分院、阜阳行署和蒙城县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庄子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安徽蒙城召开,出席这次讨论会的共有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十五个省市和西德、挪威的一百二十多位专家和学者。一与会的不少学者都提出,长期以朱,人们笼统地把儒学看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但是从哲学的角度看,作为主流的则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学。  相似文献   
20.
儒学在战国时期就已传到岭南,直到汉武帝在全国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学才开始在岭南普及开来。随后,儒学的不同发展形态也先后在岭南风行起来。进入明代中叶,陈献章在岭南开创了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鼎足为三的江门学派,同时也奠定了岭学在全国的地位。儒学在岭南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巨变主要表现为:岭南文化结构上的从远儒尚朴到崇儒容外,儒家经典关注上的从《春秋》兴文到《大学》治世,儒学重构思路上的从以道释儒到以儒释新,社会价值观上的从士民二元到士民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