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是古老的东方大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社会实践中,成长、繁息和交会,结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陶冶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激励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机制及其源流进行清理和认识,显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召开的《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5月30日至6月5日在武汉举行。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在京的一些外国留学生、进修生近160人。国内对《周易》有研究成果的哲学、史学、考古学、文学理论工作者和医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科学工作者汇集一堂,对《周易》展开了多学科、多侧面的研究讨论,把《周易》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水平,为今后的《易》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打开了新的思路。与会者对《周易》的性质及其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它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也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它其有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数千年来,它对我国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人类文明如许发达的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我们,是不容易理解数千年前我们的先人用什么方式、如何地去认识世界的。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征服和利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今天的高度文明,就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点滴文明的积淀。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针,探索一下先人们把握世界的奥秘,对于认识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规律,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周易古经》(以下简称《易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一年秋,当林贼“天马”裁葱,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彻底暴露了他叛徒,卖国贼的本来面目以后,广大革命群众愤怒地指出:林彪一贯反对毛主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汉奸,大叛徒,大卖国贼,比秦桧还可恶,比袁世凯还毒辣,比汪精卫还可恨!可是林彪死党见了,却象有谁在他家祖坟上挖了三锄一样,气急败坏地跳出来反扑,狂吠什么“秦桧袁世凯汪精卫是地主资产阶级的,他们这些人不能同林彪比。” 诚然,林彪死党只是习惯于把林彪比作什么“天才”、“天马”之类,现在倏地把他与叛徒卖国贼类比起来,凭心而论,这个180°的大弯如何的转得了呢?然则俗话说:“心中无冷病,不怕吃西瓜”,林彪到底与秦桧之流是不是一类货,不用事实进行比较能作结论吗?“有比较才能鉴别”嘛!  相似文献   
15.
中和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炽 《江汉论坛》2007,(2):12-17
一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由殷周时期的<易经>所奠定、经由战国时期的<易大传>而形成的易文化传统.<易大传>所开出的儒家易学与道家易学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两大主流.后汉时期西来的佛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因儒道二家的影响而渐与易道契合,是以形成文化传统的儒、道、释三家文化并立的状况.所谓"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的表征和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在中国辩证思想发展史上,韩非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第一次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抽象出了“矛盾之说”,把先秦辩证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韩非子·难一》篇中,韩非驳难孔丘时提出,孔丘一面赞美尧是明察善治的圣人,一面又以舜纠正尧在位时“耕、渔与陶”三方面弊病为理由,称颂舜也是很有德化的圣人,把有过失的尧和纠正了尧的过失的舜同时美化为“圣人”,这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不能成立的。韩非评论说:“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老子与“道”,老子与道家、道教与道家,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等四个逻辑层次对老子道范畴的本质、道家向道教的流变、道家——道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对中国《易》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对儒家《易》学和道家《易》学的不同特质和效应进行了比较,阐明了作者对道家之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荀况生当战国后期,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总结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对先秦百家之学进行了全面的解释、批判和总结。荀况的批判,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扬弃。他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批判了各家学说中自认为是糟粕的部分,改造和吸收了自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并融汇贯通于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丰富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十七世纪中叶,正值中国的封建经济体系出现瓦解征兆,社会危机日趋严重的艰难而又充满更生希望的时侯,长期以来闭锁的国门,终于在“西学东渐”潮流的迥荡下,悄声无息地被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工具——耶稣会士撬开了。先是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1552——1610)从澳门进入广州,旋即辗转肇庆、韶州、南昌、南京等地传播天主教。以利氏为前导,其它同家的传教士接踵而至。他们更用中国姓名,易华服,  相似文献   
20.
年来读《易》,多有不通者,辄问之于今人注本.然诸家所云,似亦有不合者,益生疑窦.转而求诸类书,并征旧注,反复玩索,颇感不无所得.先理出几则,向方家讨教.一、释“周易”《周易古经》是我国古代卜筮之官用以决疑、预贞吉凶的经典.它的整理、编纂成书,约在春秋中叶.关于《周易》一名的意义,从手头的几种本子看,有三种意见:一主“易道周普”说.如郑玄曰:“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