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读骚解语     
《抽思》“鸟集汉北”句中的“鸟”指代怀王,“异域”指秦国;《东君》“举矢操弧”二句为互文;《天问》“惟时何为”的“时”是指“时间”的概念;《涉江》中“鄂渚”是湖名,即今之湖北东部梁子湖,古称樊湖.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诚然,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包罗万象的,其内容庞杂交错,纷呈繁复。其中既有历史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和阶级的种种差异,又包含着进步与落后、明哲与愚昧的各种文化因素和成分。但不管怎么说,总有它的基本特征。比如...  相似文献   
13.
《诗经》忧患意识论翟振业忧患意识的源头可以上溯至人类意识产生的最初阶段,是人类在与自然的严酷较量中一次次地惨遭失败又一次次崛起的经验积淀,它埋藏在人类意识的最深层次。所以,生民之始忧患就伴随而来,诚如著名翻译家严复所说:“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忧患矣...  相似文献   
14.
《离骚》自我形象之所以激励人心,主要原因是闪耀着鲜明的时代光华,搏动着楚人的心脉。《离骚》抒情主人公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体现了“自我”忠于国家、忠于理想、矢志不移的执着态度,千百年来一直震撼和锤炼着人们的灵魂。这是为什么?基本原因就是作为艺术形象的“自我”表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时代风貌。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抉择的危难之秋,“自我”欲力挽巨澜;而当理想无法实现后,又欲以身殉国。正是铮铮忠骨,死而后已。“美政”的内涵主要是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民为本,等等。最终目的诚如蒋天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游国恩先生在一九四三年作过一次讲演,题目是《论楚辞中的女性问题》。主要论点是“屈原对于楚王,既以弃妇自比,所以他在《楚辞》里所表现的,无往而非女子口吻。游先生认为楚辞中所描述的“美人”、“香草”、“荃荪”、“昏期”、“女嬃”、“灵修”、“求女”、“媒理”等等,皆以夫妻关系喻君臣关系,用游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他(屈原)把楚王比作‘丈夫’,而自己比作弃妇。”游先生的“女性中心说”在楚辞研究中可称得  相似文献   
16.
《涉江》"邸余车兮方林."王逸《章句》云:"方林,地名."历代楚辞研究者均承王说,唯明人王夫之提出异议,谓方林是"方丘树林"(《通释》).不过释"方"为"方丘"似无明证.按:《广雅·释诂》:"方,大也."《国语·晋语》:"今晋国之方".注:"方,大也."又,"方"有"长"义,当为楚地方言.例如楚人称"长城"为"方城",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注》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天问”?自东汉王逸首倡“天问”就是“问天”之说后,古今楚辞研究者对“天问”二字的解释始终囿于一个“天”字而不能自脱。其实,“天问”的如此释义与《天问》的实际内容差距很大。《天问》问天的部分在全诗里所占的比例极小,而问人的部分则很大。林云铭说;“兹细味其立言之意,以三代之兴亡作骨。”(《楚辞灯》)他不以“天”为全诗之“骨”是有眼力的。更何况在屈原的眼里,“天”根本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至尊至贵者。《天问》里对“天”的质难信手可摘,什么“天命反侧”、“帝何刑焉”、“帝何竺  相似文献   
18.
马少侨《<天问>“犬体”新证》谓“犬体”是指部落图腾,但在舜象关系、象与苗瑶族关系的论证过程中,没有提供确凿证据证明“犬体”为部落图腾,而闻一多改“犬体”为“犬豕”,并以《韩非子·内储说》燕人浴矢寓言作证,提出舜因浴矢(屎)御酒避免了象的迫害,同样缺乏可信度。“犬体”,当指施行巫术的对象,所谓“肆犬体”犹《列女传》所载瞽叟与象两次谋害舜时,因“依鸟工”和“衣龙工”施行巫术而获救,古人相信这种“感致巫术”具有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而屈原时代,随着社会的日趋昌明,诗人对神奇的巫术产生了怀疑,所以提出“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相似文献   
19.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新解翟振业《天问》云:“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王逸注:“勤,劳也。屠,裂剥也。言禹母背而生,其母之身分散竟地,何以能有圣德忧劳天下乎?”(《楚辞章句》)王氏谓“勤子”指禹,不妥。从上文“启棘宾商,九辩九歌”来看,主词不应...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是在相对隔阂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有着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众所周知,屈原的作品是在楚国巫风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而巫风文化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但是,这并不是说巫风文化就是与世隔绝的,以《天问》为例,它就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文化的印记。本文欲通过对《天问》四个方面的探讨,研究屈原作品与中原文化之间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