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丑”的观念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文学观念中有关“丑”的看法各不相同。自然主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于“丑”的观念的确立,这种观念的确立是以“人性”观念和“真实”观念作为两大理论支撑点的。自然主义中“丑”的审美价值在艺术形象、艺术情节、艺术内容及艺术语言等方面得以充分体现和展示  相似文献   
12.
文学期刊从昔日的辉煌跌落到今日之衰落 ,是市场经济冲击所致。因此 ,文学期刊再创辉煌 ,就必须走入市场 ,要转变办刊观念 ,大胆探索市场运作模式 ,走出一条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美术弥漫着"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从"革命悲剧"到"悲情悲剧"、从一元化崇高悲剧到多元悲剧形态,中国当代美术的悲剧性呈现了一个从独白到缩减,再到衰竭的弧线式下降状态.中国当代艺术最值得关注的,仍然是后悲剧时代的人文书写问题.人类的存在状况永远存在着多元价值的悲剧性冲突,如何图绘与表征这些冲突则是艺术一项挥之不去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前苏联著名学者乌格里诺维奇曾明确地指出:“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头绪纷纭,错综复杂,至今研究还很不够。在苏联文献中,对艺术和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作理论总结的专著寥寥无几。”①新时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艺术与宗教的交叉...  相似文献   
15.
彭肜 《天府新论》1999,(3):89-93
1979年至1998年是中国美术在二十世纪最值得纪念的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二十年里,中国美术与其他艺术及文化形式一起参与了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其间,美术思潮风起云涌,创作方法异彩纷呈。“伤痕美术”、“乡土现实主义”、’85、’86“新潮艺术”、“新学院主义”以及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生代”,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中国新时期美术图景。新时期美术的三次转型新时期美术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总体上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与此相伴的是新时期美术的三次总体转型。三次转型的结果,我们分别称之为“人文型”、“现代型”和“世俗型”三种…  相似文献   
16.
道教的“危机”并不来自于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边缘性地位。恰恰相反,它来自于人们所提出的一系列竭力让道教重返社会中心、力图恢复其社会地位与功能的方法和策略。这主要表现为道教的“实用主义危机”和“实证主义危机”。道教未来的走向是“走向边缘”与“走向心灵”。  相似文献   
17.
彭肜 《天府新论》2004,(2):143-144
近年来 ,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通史方面有张少侠、李小山的《中国现代绘画史》、阮荣春、胡光华的《中华民国美术史》、王伯敏的《中国美术通史·近现代部分》、苏里文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等。在专题方面则有朱伯雄、陈瑞林的《中国西画五十年》、陶咏白的《中国油画二百八十年》、刘新的《中国油画百年图史 184 0— 194 9》和林木的《2 0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等。总起来看 ,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中国现代美术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 ,总观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的整体状况 ,我们还不能说它已经成为一个比…  相似文献   
18.
论“宗教经验”的概念、核心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宗教的四要素(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中,“宗教经验”是其结构性要素之一,是人们对宗教整体的感知和评价,包括感觉、知觉、印象、表象、感受、情绪和信仰等。文章认为“宗教体验”是“宗教经验”的核心部分。“宗教体验”的实质是人类追寻终极价值时产生的“意义感受”,与审美体验一样具有日常经验中断、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闵锐  彭肜 《天府新论》2009,(6):150-152
从传统视觉理论——如贡布里希——阐释图像与代码问题时的矛盾着手,分析罗兰·巴特在图像符号上的分层理论。不难看出,巴特将图像分解为“语言学讯息层”、“外延图像层”和“内涵图像层”三个层面。图像分层理论剖析了图像符号的构成关系,有利于挖掘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编码在图像中运作的机制,为深入研究图像符号提供了有效的模式,是当代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研究的重要理论。分层理论也存在对图像外延讯息和内涵讯息划分过于实在的问题,巴特特别地夸大了照片符号的无编码性。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视觉理论--如贡布里希--阐释图像与代码问题时的矛盾着手,分析罗兰·巴特在图像符号上的分层理论.不难看出,巴特将图像分解为"语言学讯息层"、"外延图像层"和"内涵图像层"三个层面.图像分层理论剖析了图像符号的构成关系,有利于挖掘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编码在图像中运作的机制,为深入研究图像符号提供了有效的模式,是当代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研究的重要理论.分层理论也存在对图像外延讯息和内涵讯息划分过于实在的问题,巴特特别地夸大了照片符号的无编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