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以时期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为基础,提出真实队列年龄别生育率估算方法,并通过1950~1981年全国妇女分孩次年龄别生育率数据验证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可用该估算方法研究递进生育模式及其相关问题,尤其是在调整生育政策的时间窗口,估算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规模和结构,以及符合生育政策但尚未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规模和结构,为政府制定生育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健康服务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重大关切。当前老年健康服务供给需求不平衡属于结构性失衡,其根源在于制度设计和服务项目安排时,未能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老年人疾病谱、老年人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变化,健康服务不能转化为有效供给。有必要以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自下而上的科学决策和动态调节机制,促使老年健康服务供给需求从一个平衡状态进阶到下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有效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效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出生性别比升高机理为基础,应用空间计量技术分析2000年份地市横截面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实证研究各因素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通过影响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进而引起出生性别比偏高,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各因素存在空间相互作用,其空间自相关属于高高-低低类型;传统文化、公共政策、城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将抑制出生性别比升高;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医疗发展水平将促使出生性别比升高;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1982年以来的全国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重点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分布等四个方面考察了1982—2010年回族人口的变动情况,认为回族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广、居住最分散的少数民族,也是人口规模增长最慢、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最少、人口老龄化水平上升最快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在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和批发零售业,总人口抚养比保持持续下降趋势,抚养对象开始由少儿人口转换为老年人口,整体上呈现出富有特色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低生育率问题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研究发现长表数据和短表数据对总和生育率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全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292,处于较低水平;采用去进度效应的总和递进生育率指标对递进生育的孩次结构进行分解,一孩递进生育率明显下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提高到28.98岁,峰值生育年龄推迟到28岁,一孩、二孩平均生育间隔时间由4年缩短到3.11年。年龄别育龄妇女有配偶比例迅速下降,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迅速老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育龄妇女未婚比例快速上升,育龄人群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子女的受教育预期明显不同,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育龄妇女比例迅速提高,进一步强化生育率的下降和生育水平的受教育“梯度”差别,从而导致低生育率的人口学和社会学机制的形成且保持稳定。为应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低生育率或超低生育率陷阱这一突出问题,需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分析超低生育率的社会危害性,全面把握传统生育文化精髓,营造适宜生育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结合各地具体实际,着力解决生育相关重点难点问题,探索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三是全面、系统和前瞻性研判中国人口发展新趋势,积极应对低生育率问题,促进全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