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4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的"向前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学运动"曾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这样就遮蔽了"五四"前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实际进程,相应也忽视了"五四"前许多文学作品已经初具的现代性.从早期启蒙者身份的重新认定,在文学作品中对科学、人权的引进时序,中国期刊的三波现代化浪潮,早期白话文的倡导和早期翻译作品的成就等方面来看,有必要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向前"位移,才能将20世纪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32.
不能将谴责小说看成是"次等"的小说品类,"辞气浮露,笔无藏锋",不是所有谴责小说的通病,而是某些具体作品的缺点。"特缘时势要求"、"以合时人嗜好"是晚清谴责小说生成的原因,如果再加艺术上的精心结撰,就能成为很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33.
再论陆文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文夫创作历程的“三级跳”《陆文夫论》主要是勾勒他的“三起两落”的曲折艰辛的生活和创作历程,画的是一条波浪形的起伏曲线。而《再论陆文夫》是试图探究他创作道路上的艺术经验。陆文夫在艺术领域的足迹,是一条不断向高处攀登的上坡路。回顾陆文夫的创作经历,倒很象一位三级跳远的健将。他先跨进两大步,再趁势向前腾跃;他在沙坑里的落点很远,成绩优异。陆文夫的第一步是《荣誉》小说集的出版,《小巷深处》和《平原的颂歌》的发表,使他成为引人注目的新人。但当1980年陆文夫自选《小巷深处》短篇集时,他大刀阔斧,将《荣誉》小说集中的八个短篇删去七篇,仅是《荣誉》幸运地入选了。他用自己的取舍宣告他这一时期中的小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较为一般的先进事迹报导,它们缺乏文艺的素  相似文献   
34.
精英作家因市民阶层不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却对通俗小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而感到失望与焦躁,于是斥责这一读者群体为“封建小市民”。“小市民”这一颇为模糊的概念可以被重新界定.“亭子间作家”与“小市民”产生隔阂有其深层原因。“为人生”与“为生活”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分出了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的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就文化的多元格局而言,这种“对峙”并非是“僵局”,反而因两者的“韧性”与“互补”显示了大都市的多样化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5.
明末是中国自身近代化的序幕,上海开埠则是中国“被现代化”的加速器.通俗文学的阶层依附应归属于市民大众,中下阶层市民是它的忠实读者,除娱乐功能外,它还是农本社会乡民转型为资本社会市民的形象化“启蒙教科书”,但这些有益于市民大众的文学却受到新文学家的猛烈抨击.当代一些历史学家和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对此类批判提出了异议,他们或认为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是“乡民市民化”的引桥,是现代都市文学的滥觞;或认为在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换中,鸳鸯蝴蝶派在平民化、世俗化和文学商品化等方面,以及在现代写作传播体制的建构中,扮演的是先行者的角色.的确,冯梦龙—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文学,是一条从古至今的市民大众“文学链”.在这条“文学链”中,鸳鸯蝴蝶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要展望市民大众文学的未来,这与总结过去的通俗文学——鸳鸯蝴蝶派的经验教训也有相应的关系,特别是农民工大批进城,“乡民市民化”的问题又成为现实的重大课题,而昔日被称为这方面的形象化“启蒙教科书”的市民大众文学有哪些值得参考?在今天,有些地方“城乡一体化”的问题已提到议事或实践日程上来,那么昔日乡民步上都市文明“引桥”的通俗文学作品的经验是否值得学习?仅仅有一套精英文学的评价标准,已不够当代文学发展的运用,多元共生体系的评价标准又如何建构?凡此种种,都可以去作进一步的反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36.
文学语言古今演变的临界点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言文合一过程中,胡适等人的倡导固然起了重要作用,但这仅是"之一"而非"唯一"因素.在古今语言文白演变临界点上,至少有"六路军马"发挥了大小不等的作用:一是一千多年中国白话小说传统的活水源流;二是19、20世纪之交的白话报刊与演说潮的推助;三是晚清以降多种拼音文字方案与"引南就北"的国语统一运动的促成;四是当时政府发布教科书由文言改为语体文的政令;五是教会白话<圣经>的翻译及其文学因素的可参照性;六是<新青年>的大力倡导及鲁迅、周作人等作家的著译对新的词汇与精密语法的输入所起的榜样作用.这一切汇流成一个演变的临界点,使现代白话文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37.
我心目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20世纪之后,知识精英的小说理论促成了通俗文学的大繁荣,形成了一个文学中的继承改良派。“五四”前后,知识精英们在理论与创作上均有上乘表现,他们以借鉴革新的姿态在本民族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在知识精英文学与市民大众文学的剧烈碰撞中,出现了一个“接编—另办”模式,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学多元共生的内在规律。嗣后虽用行政或半行政手段使市民大众文学出现了30年断层,但随着“引进热”又掀起了一个“重印热”,促使人们自省文学的生态平衡的必然性与“因势利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8.
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是现代武侠小说第一代的领军人物.他的<近代侠义英雄传>以霍元甲为贯串人物,以爱国的诚挚深情和民族的凛然正气为全书的魂魄,塑造了一代气贯长虹、铁骨铮铮的侠客义士、英雄豪杰群像.此作反帝而不排外,肯定西方文明而不媚外,形象地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可互补性.作者不满足于"武艺"的表层描述,而是从"道"与"艺"、"德"与"武"的辩证关系入手,深入揭示了作为"武艺"内核的深层文化内涵,把"武艺"提升到"文化"层次进而提升到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融合的高度,堪称现代武侠小说的奠基之作与里程碑.  相似文献   
39.
从陈季同与一般文士在不同出身、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地域等情况之下,从他很早受到欧西文学新思潮的影响,又运用了"言文合一"的语言和控诉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害"等三个方面,我们发现《黄衫客传奇》已具备了新文学的素质,以它的超前性,成为新文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40.
随着新市民群体的日益庞大,他们必然需要一种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文学作品;而新文学和通俗文学发展到各自的成熟期,二者在艺术上的结合也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张爱玲、徐讠于和无名氏的小说超越雅俗、融会中西的新文风,正好符合了新市民对文学作品的期待视野。以期总结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成为“畅销书作家”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