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唐宋以来,文人士大夫多涉佛参禅。他们倾慕和效仿禅宗的任运自然、任心自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追求禅宗不离世间而又能抵达佛境的精神境界。受禅宗怀疑主义与尊崇本性、个性精神的薰染,他们对文艺美学中的中和之美和经典意识进行了强烈的撞击,形成了一股反复古、反摹拟、强调独创、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专制主义、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进步文艺思潮。这大大强化并充实了文艺美学领域内的艺术独创理论。禅宗对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42.
创作自由是存在着两重性的,一方面它与作家个体相关,另一方面它又与社会群体相关。就作家个体而言,要获得创作自由,必须是对审美规律的认识;就社会群体而言,要获得社会自由,保证创作自由,则必须是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在人类还未进入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  相似文献   
4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哲学发生转变的时期,即由本体论的探讨转向心性论的求索,这种转变与佛教心性学说的渗透与影响有极大关系。这一时期,文艺也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成为“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其特征就是突出了艺术家艺术心灵与个性的抒写。有唐一代,唯识学一度盛行,而禅宗的“明心见性”理论更是深入人心。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又纳佛教心性理论入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成为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而这些,在文艺创作及文艺美学中也都反映出来。一佛教在心物关系上是强调以“心”为本的。《大方广华严经》云:“三界虚妄,但是心作。十二缘分,是皆依心。”(《十地品之三》)“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同上)“一切世间法,唯以心为主。”(《菩萨明难品》)甚至于连佛也是心的创造,“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十地品之三》)唯识学的标准命题也是“三界唯心”,  相似文献   
44.
佛教与中国美学兼论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深远凝重.佛教的心性学说促进了中国美学对艺术家主体作用的探索,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美学的主体性意识;佛教的"顿悟"说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美学的直觉感悟色彩;佛教的虚空观促进了中国美学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佛教的唱导、俗讲以及世俗化的禅宗促进了中国美学思潮和文人审美意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唐代的佛教利用通俗的艺术形式宣传教义,推动了变文的产生与发展,并影响到宋以后的通俗文学形式,同时也影响到唐宋文人艺术创作的通俗化意识以及宋以后文艺美学家对通俗化美学趣味与审美意识的肯定。佛教以及佛教艺术的世俗化与文学艺术的通俗化以及文人的审美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利用、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46.
贵州屯堡族群在与当地少数民族六百多年的生存竞争和融合后,形成既保留明清时期汉族文化,又区别于现今汉族文化的族群特征和村落文化。在旅游市场消费升级、旅游体验需求不断强化的新形势下,许多中国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伴生许多系统性、不可逆的文化、生态环境破坏。屯堡村落既具有独特性,也具有中国传统村落的一般性特征,在传统村落开发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开发理念,并注重生态整体性,凸显村落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景观多样性。  相似文献   
47.
论城市文学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述卓  王斌 《学术研究》2001,(3):97-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文学研究无论是在文学研究还是社会学研究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发展,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如研究的随意性、缺乏比较眼光、缺乏理论深度.城市文学研究的方向在于首先应该确定其研究对象与范围,这是城市文学理论建构的基础;其次是从空间角度去考察城市文学;再次是将城市文学置放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中去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48.
城市与文学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与文学的密切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 :在质上 ,即城市的生活方式上 ,城市生活的异质性、多样性、丰富性为文学提供了天然的舞台 ;在量上 ,即城市的发展上 ,城市化进程直接制约了城市文学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9.
为期半年多的“暨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即将告一段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教育思想论坛,旨在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和交流,对暨南大学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提炼。作为学校今年评建工作的重要活动之一,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希望通过论坛,认真总结交流,继续推动学校教育思想的探讨和宣传。下面,就暨南大学教育思想观念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共勉。一、育人为本,彰显特色育人是大学最先产生的职能,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大学区别于其它社会机构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特色…  相似文献   
50.
叶维廉反思现代文学研究的真知灼见,长期为他在古典美学和比较文学领域的成就所掩盖.综观叶维廉现代文学研究的思想,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以"历史整体性"的思维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探寻现代文学传统的新质,使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当代文学贯通起来;其二,批判五四后的"定型思维"及其危害,以此展开对现代性思维专制的批判,显现其文学现代性反思的独特路径.叶维廉接续历史的整体之思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启示显得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