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围绕着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现实意义、现代转换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也是 80年代以来古代文论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对民族特色与现实意义的探讨 ,表明古代文论研究界自觉地将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联系起来。对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探讨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一个突破 ,体现了古代文论界方法观的成熟。对古代文论现代转换问题的探讨 ,将对古代文论价值的评判、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反思置于了整个 2 0世纪文艺理论对现代性的追求的历史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中国古典诗歌理论批评研究经历了美学研究、体系研究、批评史的建构与文化研究的阶段。本文对这几个研究阶段作了具体的描述和分析 ,力图揭示这种研究的演进态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3.
论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及其审美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宗教艺术发展史看,宗教的神圣与现实的世俗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宗教艺术中,神圣与世俗的矛盾常通过艺术的描写达到谐调一致。宗教艺术的世俗化体现了人类快乐的基本木能及其对欲望的追求;民间的世俗意识也深深影响到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如宗教艺术与民间节日、风俗的相结合,宗教故事在民间产生的变异等等,使宗教艺术得到“俗”的改造;宗教艺术的审美造造也仍然采用世俗的方式来进行,世俗化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宗教艺术美学效果与宗教效果的创造。  相似文献   
64.
林块平教授自1927年在他的家乡广东省台山县中学读书时发表小说以来,从事文艺工作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这六十年中,他在上海参加过“左联”,也参加过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学生运动,因遭到迫害,不得不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主持东京“左联”支部的工作。留日归来,他就在高等学校从事文学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了《文艺的欣赏》、《活的文学》、《抗战文艺评论集》、《文学论教程》、《文学概论》等著作,并且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政论以及文艺评论文章,还翻译了不少国外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的评论及美学著作。在他过了七十岁以后,他还亲自动笔并且指导他的研究生于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三年编写了《文学概论新编》一书(二十七万字,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又亲自校译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侨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把握侨校党的工作定位、"度"与"权"的界限非常重要.在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华侨学校与我国其他高等学校一样,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样是学校各项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保证并善于将党的工作渗透融合到行政工作之中.在实践上则以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新体系、新机制、新载体为契机,提高侨校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66.
当代艺术生产对都市人审美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生产在都市人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艺术生产培养了都市人理性化的审美意识 ,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平民身份的认同 ,对都市社会关系的主动认可 ,对自身独立人格理想的顽强追求等 ;艺术生产也培养了都市女性的审美意识 ,并使其逐渐走向成熟 ;艺术生产还培养了都市人的后现代审美意识与时尚审美意识 ,从而推动了都市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6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日益成熟。它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站在时代高度,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理论上进行主动创新的成功之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与丰富内涵表明,我党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时代选择。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8.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高屋建领,总揽全局,气势恢宏,立意高远,主题突出,论述精辟,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