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中国哲学史上很早就出现过“理学”和“心学”这两个名词,时至今日,人们还经常使用它们来指宋元明时期的两大派哲学。对于“气学”这一词,还没有看到有何史籍记录过,现在的学术著作也未见有使用这一词来标示某一学派或某一学说。“气学”的提法,乍听起来有点生疏,甚至感到蹩扭,似乎没有象听讲理学和心学那样习惯自然.  相似文献   
22.
元代自然科学与唯物论无神论思想衷尔钜元朝在灭亡南宋统一中国之后,蒙汉两族由长期对机开始走向交合,元蒙贵族也逐渐脱离漠北酩之风习,开始了他们的封建化过程。为适应这一过程的需要,一方面,积极吸取以儒家为主的汉族文化.在哲学思想方面,从世祖忽必烈开始,就重...  相似文献   
23.
有一种看法,认为唯物主义是本然的无神论,而唯心主义则无须论证就必然是有神论。但事实上却不尽然。在公认的唯物主义者那里可以找到杂有有神论观点,而在唯心主义者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那里却可看到许多精辟的无神论见解。对比,应从事实出发去探求,去说明。本文打算就程朱唯心主义体系中为何能容无神论思想作点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
中日两国学者历史上就有传统的友谊和学术思想上的交融。表现在日本古学哲学学派的创始人伊藤仁斋与我国明代思想家吴廷翰的哲学理论方面,是很值得为之注目的。 吴廷翰是我国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人,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他的著作在我国已被湮没无闻四百余年,他的生平事迹,不见正史记载。近年来我们从《江南通志》、《无为州志》和陈田的《明诗纪事》等著作中发掘了一点材料,其中《无为州志》中的  相似文献   
25.
我国清末同情太平天国革命的学者王韬(1829-1897)在所著<扶桑游记>中说,明亡后至日本的朱之瑜、陈元赟和戴笠是当时在日本最有学问的三人.朱之瑜作为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的师宾,传播儒家学说,陈元赟据道家哲学思想,创传柔道、传播公安派文学,戴笠虽削发为僧,却不忘救人济世,发明救治痘疹,与他同时的陈明德也是以医术起废愈痼,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6.
朱熹哲学思想于南宋形成后,历经元明清三代,影响过女真、蒙古、西夏、契丹等少数民族,又越过国界,传播到朝、日,形成他们各自的朱子学.朱学延续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影响之众,中外学术史上少有可与之比拟者.它生命力之劲健何在?有无历史经验值得借鉴?这必须从朱学内在体系、后学补充修正等方面去作分析.在21世纪的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朱学要发挥它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必须"与时偕行".  相似文献   
27.
从两种《大学古本序》文本,可以看到王阳明心学形成与成熟的过程。其最初文本本是向程朱理学挑战,由于罗钦顺指出其丢了“大头脑”,才有“致良知”学说的提出和成熟。罗钦顺本来带有不少程朱烙印,在批判王阳明心学的过程中,却逐渐得以洗汰,并锤炼了自己的气本论。从两种文本和罗王论战中可以看到明代中期理学、心学和气学三大思潮鼎立和争雄的局面。  相似文献   
28.
明末清初流寓日本的陈元赟,是我国第一位将公安派文学传至日本的诗人。日僧元政是日本第一位经陈元赟介绍而接受并学习公安派文学的诗人。陈元赟与元政合著的《元元唱和集》是日本第一部公安派诗集。公安派文学不但对日本的诗文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还影响了日本的花道艺术。  相似文献   
29.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哲学上也有极为丰富和精辟的思想。他发挥了柳宗元、张载、王安石等人的唯物论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气本论 ,在宇宙观、无神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 ,在许多方面不仅与程朱的唯心论相对立 ,而且超越了前辈唯物主义哲学家 ,开启了后世哲学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王夫之一生光明磊落,大义凛然,荟萃了我们民族千古优良的品格,他著作等身,汇集了历史优秀文化的精华又有创新。先烈李大钊曾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励已励人,体现了我国历来以道德文章全面评品人物。王夫之道义盖世,文章绝古,两方面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曾以“历忧患而不穷,处死生而不乱。(《周易外传·杂卦传》),来表达自己所追求的做人的最高标准。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和学术成就,与他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