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命题的基本涵义,是把一般哲学意义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说成了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个命题的表述形式并不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涵义也不符合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见解。 下面摘录几段人们在说明和使用这一命题时,常引为最重要的理论根据的马克思的论述,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科技决定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木革命而出现的一股影响极广的思潮。近年来,属于这一思潮中的丹尼尔·贝尔、奈斯比特、托夫勒等人的著作,被翻译后在我国大量发行。这些著作,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西方社会新近发展的许多重要信息和西方学术界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对开阔我国人民眼界,研究当代  相似文献   
13.
孙礼同志《决定论问题的再研究》一文,围绕着对必然性、偶然性及其与因果律的关系等的探讨,力图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作出新的解释和为它在机械决定论面前确立一道最后的分界线。文章一反传统之说,认为这两种决定论的真正分野,并不在于它们对必然性、偶然性和因果联系的相互关系通常所说的不同解释,而是在于是否承认世界上有“超决定论”的“纯粹的”“即无原因的偶然性”。机械决定论之成为机械决定论,就在于看不到此种偶然性,从而得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原本是严格决定了的,亦即绝对必然性的”结论。要同机械决定论最终地划清界限,就必须承认此种不受因果制约的偶然性;否则,就无法摆脱机械决定论的樊篱。因为“只要我们承认万事都有原因,承认因果联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作者和陈麟书教授共同承担主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社会学》的第一章第一节。由我国学者自己编著《宗教社会学》,这还是第一次。该书即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把本文送《社会科学研究》发表,一是为了提前向学术界通报这一信息,更主要的还希望就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和学界同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各项工作的主题.改革要升温,开放要扩大,发展要加速,这已为学术理论界普遍关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全面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把经济搞上去,指明了方向. 今年初,小平同志在深圳等地的谈话,阐明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诸如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基本路线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也片面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要敢试、敢闯、敢冒风险;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三个是否有利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  相似文献   
16.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学十分重视的基本课题。这种研究并不只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领域和仅具经济方面的意义,而是涉及人们的生活一切重要领域和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意义。因为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一方面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另一方面又决定和制约着社会生活一切方面。每一社会人们的自身状况,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7.
同一性是表示事物矛盾关系的一个方面的哲学范畴,它和事物矛盾关系的另一方面——斗争性,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一切现实的矛盾,总是同时地、自始至终地存在着这两个方面的关系而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否认了这一点,也就否认了矛盾,否认了运动、变化和发展。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这种关系,我们过去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并且由于一些理论研究以外的原因,还阻止了对它进行科学的探索和自由讨论。这就使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胜利”,而要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或胜利,这在长期以来被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是适合于他们所处时代条件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自从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的报告《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中提出这一观点。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以来,这种说法简直成了“定论”,而为许多著述所重复。提出和重复这种观点的人,总是把它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对照起来,用以突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直到今天,它还常常作为公认的实例,到处被引用来阐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或证明真理的相对性、具体性等。然而,这种说法本身的正确性却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里,关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例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性质”的适合,对“发展阶段”或水平的适合,对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适合等。这些都只是大体上揭示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合的历史状况。进一步阐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什么才叫适合,什么才叫不适合,找出它们的确切的社会标志,建立正确地表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适合的完整理论,应是我们今天还需努力的事。这个问题不仅在理论上非常重要,在实践上意义也是很重大的。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合或不适合的情况都是十分复杂的。例如: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80年第5期发表袁亚愚《‘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获胜’并非马、恩的观点》的文章以后,不少作者和读者纷纷来稿参加讨论。本刊过去曾陆续发表过一些讨论文章;现再将部分来稿摘登如下。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即告一段落。特此致意广大读者和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