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然之美与人格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中国古代美学注重自然与人格的融会 ;从先秦到六朝的“比德说”与人物品藻 ,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古代美学主张从自然中获取人生自由与人格独立 ,摆脱世俗的束缚 ,得到真淳的审美愉悦 ,培养高尚的人格。这些思想对我们今日的美育都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2.
当代中国美育的悲壮使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正处于严峻的挑战之中一方面正经受着现代化过程摆脱体制僵化、愚昧无知、贪污腐化与经济变革等的痛苦,另一方面正经受着西方传来的后工业文明价值解体的冲击,因而当代中国的美育悲壮的使命,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其重要任务,一是人生价值的启悟,一是人格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23.
百年美学的兴起和演变与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相伴,它既受西方启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改造,涌现出粱启超、鲁迅、王国维以及宗白华、朱光潜先生等一大批美学大师。他们将美学建设与改造国民性、塑造健康人格时代重任结合起来,其立人精神与美学理论浑然融为一体,给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留下了令人景仰的风范。  相似文献   
24.
一《南史·颜延之传》记载:“延之尝问鲍照己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刺绣,亦雕缋满眼。”钟嵘《诗品》引汤惠休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这些记载其实反映了贯串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的两种审美情趣:从魏晋之际的阮籍、嵇康到南朝的陶渊明、谢灵运,以及标“自然之道”论文的刘勰、倡“自然英旨”品诗的钟嵘,都推崇自然天真、芙蓉出水的审美情趣;从西晋的陆机、潘岳诸人到南朝的颜延之、萧纲、沈约等人,则追求雕饰藻绘。魏晋南北朝这两大美学风潮的形成原因,除受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影响之外,与玄学中的“有无之辨”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玄学成为整个社会的学术文化思潮,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立身行事。审美创作也受到玄学思潮的冲激,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等六朝大诗人和大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无不浸染上了玄学成份,陆机、刘勰等大美学家,在构铸自己的理论大厦时,更是自觉地运用了玄学方法论。所以,六朝的美学与先秦两汉和后世相比,与当时的哲学思潮联系更紧。以王弼、何  相似文献   
25.
"意"是中国哲学与文学的重要概念与基本范畴,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在《周易》《庄子》中已经有了相关论述。汉魏六朝时期,在文学批评与创作领域中,"意"的范畴与概念开始进入相关领域,在《诗品》与《文心雕龙》等文论巨典中,开始自觉地运用"意"这个概念与范畴来进行作品批评与构思问题的论述。在唐宋之后,产生了意象与意境等相关范畴,但是"意"作为元范畴与元概念,仍然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拓展,影响到明清诗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6.
《淮南子》是西汉重要的思想作,其中有着丰富的精神哲学。它从宇宙与人生统一的高度对于精神问题作了探讨,从精神来源,精神与人生,精神与形体关系等角度讨论了这些问题,比先秦时的儒道两家都进了一步,对中国古代论中的精神价值问题有着深刻的启发,中国古代论的精神价值观念,深受其泽溉。  相似文献   
27.
汉末曹魏集团中,酒与人们摆脱时光飞逝、功名难就的孤寂心态相联系。在六朝士人之中,饮酒的最根本动因,则是为了解除人生短促、天地永存带来的孤独与忧闷。六朝后期许多士人只是将酒视为穷奢极欲、不问政事的消遣物,与“竹林七贤”、陶潜、庚信的饮酒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28.
汉语批评的理念与方法,肇始于先秦诸子的思想文化.其中一个显要特点便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来从事文化批评,而文学批评从属于这种思想对话.  相似文献   
29.
中国古代学术中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它重视道器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形而上之道统率器物。中国古代学术的人文精神还表现在独立思考与思想解放上面。虽然它带有特定时代的痕迹,但是其基本的学术价值观念与人文精神,对于今天的学术活动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0.
清谈与感兴     
清谈与感兴是汉魏以来的士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起源于东汉晚期的清议活动,人物品评中渗入了浓烈的道德与审美的因素,通过感兴来概括人物品性,即景生发的情形大量出现。正始之后,清谈趋于玄虚,引发了玄学的兴盛,东晋时期褪去政治功利性,审美游戏的成分增强,文艺作品是人物心志的写照,对人物的批评与文艺作品批评相联系,清谈影响到文学创作领域。魏晋之际,清谈与感兴的结合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两极互动的趋势,既深化了人物批评的蕴涵,又将人物批评升华为玄学的义理,这与特定年代的士大夫心志与时势有着直接的关系。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发起的兰亭雅集,即是清谈言咏与感兴的结合。从这个角度去解析兰亭诗会及其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