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当前,高师图书馆面临三大挑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图书馆工作的冲击;二、“信息高速公路”对图书馆工作的挑战;三、高师发展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高师图书馆便在此三大潮流的裹挟、冲刷、碰撞、整合中蜕变、嬗递,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读者面前.一、馆藏图书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32.
<正>歧义(ambignity)指的是一个句子结构有多种不同的意义,每个意义都可以独立地作为一个语言单位出现在实际话语中。如“你们六个一组”,既可以理解为“你们六个人是一组”,也可以解理为“你们这些人,按六人一组来划分。”歧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它几乎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歧义在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如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Qscar Wilder)在他的作品《认真的重要》(The Impor tance of Being Earnest)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33.
论法律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调整是指国家或者经过国家认可的法律规范,在主体法律意识或者国家强制力量的保障下,自发地或者强制地作用于主体间、以及主体与客体间交往关系的过程。法律调整机制是法律调整的逻辑基础,它是指法律规范作用于事实世界的根据、原理、程序和方式。法律调整要通过其方式来实现,针对权利规范、义务规范、道义行为和越轨行为,法律因应的调整方式分别是:放任性调整、导向性调整、奖励性调整和制裁性调整。司法既是法律调整和运行的重要过程与环节,同时也是法律调整和运行的最后阶段和最终环节。  相似文献   
34.
民间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看待民间规则的法律性质?这在习惯了只有国家法才能被称之为法律的近代法律意识形态的人们看来,实在是一个"伪问题"。记得前两年,国内两位知名法学家专门撰文,反对"民间法"这样的说法。我很理解这些学者借此来维护国家法权威和尊严的用意,但问题往往拗不住我们熟悉的那条常识:事物的规定性并不是由人们的主张决定的,反之,人们的主张归根结底要服从于事物的规定性。当你阅罢大卫·V·施耐德所著的《民间立法何以被称为法律》一文后,尽管我们并不会怀疑作为国家正式法的联邦法、州法、地方法等的权威,不会怀疑这些法律对构造像美国这样一个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秩序之决定作用。但可以期待的是,我们会因此产生完全新的思考:在美国这个无法律便几乎无行动的国度,除了国家、州和地方政府的正式法律之外,形形色色的"民间立法",不仅作为一种私人交往的,社团内部的……规则存在,而且绝不仅仅对正式法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在有的时候。"公共权力制定的规则也可以被民间规则……所代替。"在实际生活中,"一个行为人自己的社团所制定的规则可能有更大的分量,要背离那些便利的,甚至已经内化了的习惯标准,可能要比背离那些显得过于疏远的公共规则恐怕更难……比较而言,民间制定的规则似乎比公共制定的规则更好。"这是作者在实证研究后的一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5.
当代中国的乡民社会、乡规民约及其遭遇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谢晖 《东岳论丛》2004,25(4):49-56
中国在追求“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两分的过程中 ,首先面临着“城市社会”和“乡民社会”的分野。中国的乡民社会是地缘文化和血缘文化的结合体 ,传统的乡村自治使得当代中国的社会规范控制系统绝不仅仅是国家正式法律的一家独霸 ,而在广泛意义上被称之为“民间法”或“乡规民约”的规则体系更在实际地规范着乡民们的日常生活。当代中国乡民社会的乡规民约主要表现为习惯法、家族法和狭义的乡规民约。但是在中国急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 ,乡民社会及乡规民约面临着如下的遭遇 ,即在生活方式上 ,乡民社会和乡规民约被城市化浪潮所激荡 ;在经济运作方式上 ,乡民社会和乡规民约受市场化趋向所左右 ;在价值选择上 ,乡民社会和乡规民约因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而发生转向  相似文献   
36.
人有意思决定自由和身体活动自由.胁迫类行为是侵害意志自由的严重危害行为,因此,胁迫类行为有受到刑法规范调整的必要.然而,我国刑法只是列举性地规定了以胁迫类行为进行的犯罪,现实中还有大量的严重胁迫类行为没有被规定为犯罪.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增设胁迫罪和强制罪.  相似文献   
37.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8年1月10日发布了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IFRS 3)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 27),对合并术语、分步合并、合并费用等内容进行了重大修订.本文将重点比较我国现行企业合并准则和企业合并报表准则与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不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法制现代化研究论权力与权利界分及其对我国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现代化研究论权力与权利界分及其对我国改革的意义谢晖中国向市场经济艰难挺进,在法律上的实质要求是对权力和权利加以科学界定和明确分配。可以断言,市场经济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权力和权利的界分程度:如果过大的权力阻遏了权利运行的空间,市场经济就会流产;如...  相似文献   
39.
“依法治国”的决策,是我国在治国策略上选择“法治”的标志。九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但是,由于实践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法治”在理论上热,在实践中冷;在中央热,在地方冷;在专业知识分子中热,在地方国家工作人员和工人农民中冷。如果  相似文献   
40.
汉语法学命题(概念)的提出,在法学方法视角,可予以多层面的分析和观察。其中语境视角的条件和预设、修辞视角的摹状和设问、逻辑视角的判断和推论等是在方法论立场上分析该命题能否成立的主要途径。基于如上三种方法和思路,尝试对汉语法学命题成立与否的语境、修辞和逻辑进行三维的处理和论析。在语境方面,汉语法学的文内语境涉及语言运用、语言运用者、华人法学和汉语运用者法学、本土表达和继受表达等问题的界定,而其文外语境则涉及汉语世界的法学家对汉语法学有所创造的功利一价值期待。在修辞方面,对汉语法学一词,可以借用摹状、双关和设问三个方面的修辞格进行深入剖析。在逻辑方面,汉语法学无论从概念(内涵和外延)、判断(真假),还是从推论视角,都有其独特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