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谢晖 《理论界》2008,(7):72-73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类自诉案件具有公诉权、自诉权并行存在,适用程序可以选择的特点。公诉权和自诉权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导致实践中出现了诸多诉权行使问题,亟需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52.
53.
民间法研究     
主持人手记登载在本期的稿件,分别是《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民间法与习惯法:原理、规范与方法——全国首届民间法、习惯法学术研讨会综述》和《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理论说起——关于民族国家法制本土化理论的几点再思考》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54.
冬衣在收藏前须清洗干净,因为服装上的污渍最容易引起虫蛀、霉变、脆化等。如果是皮衣,可先用温水将污垢处擦洗一遍,然后用肥皂水轻轻刷洗,再用清水擦洗干净,放在阴凉处吹干,切忌在阳光下曝晒。皮衣如果发霉,可用干净布擦掉霉斑,然后涂上夹克油。皮革服装失去  相似文献   
55.
谢晖 《学术研究》2004,(9):135-135
天然和尚集外诗拾遗@谢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相似文献   
56.
法律信仰概念及其意义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一个国家的公民普遍具有遵守法律的良好风尚时,则其法律信仰亦蔚然成风;反之,当一个国家的公民只认同权利规范,而对相应的义务规范极尽规避之能事,则不可能有真正的法律信仰。主体对法律的行为拜从是构成法律信仰的必要条件。法律制度信仰的形成,更需要有良好的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57.
权力缺席与权力失约--当代中国的公法漏洞及其救济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谢晖 《求是学刊》2001,28(1):59-65
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法律中存在着明显的权力缺席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观念的,也有体制的.观念的原因主要有国家主义法律观、强制主义法律观和管理主义法律观的负面影响;体制的原因则指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特别是由有关政府部门起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法案)的弊病.权力的缺席是导致权力失约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为权力缺席使控权对象缺失,使权力制约失去了规范依凭,同时也使权力在法外推定有了"必要"和可能.而权力一旦在法外能够推定,则意味着权力扩张和权力失约成为必然.为此,作者提出要真正控权,就必须注重公法建设的主张.公法倘要克服权力缺席现象,需强调控权的立法宗旨、确权的立法内容、护权的立法技术和越权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8.
2000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曾组织国内部分学者以“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为题,召开了一次小型学术研讨会。会上,张文显等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做出了“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本位范式”转换的估价。这确实是中国法学50多年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发展的事实。 严格说来,“权利本位范式”应当和“以法律规范为核心”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但如果站在谨慎对待该范式当年提出的背景上,则不难发现,它是以某种价值呼唤为背景而提出的一个法学命题。在逻  相似文献   
59.
谢晖 《人才瞭望》2016,(3):75-75
“蓬荜生辉”又可说成“蓬荜增辉”、“蓬荜生光”、“蓬闾生辉”,其中,“蓬”是“蓬草”;“荜”通“筚”,即用荆条、竹子等编制成的篱笆等物。“蓬荜”连用,是“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如杜甫在《客至》中写道:“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虽然只是诗歌中的比喻,但说明他当时的生活很贫苦。  相似文献   
60.
论法律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规则是指立法者将具有共同规定性的社会或者自然事实,通过文字符号赋予其法律意义,并以之具体引导主体权利义务行为的一般性规定,它是法律规范中关于人们行为的直接指南部分。法律规则具有生产主体国家性、针对对象概括性,制作方法技术性、内容上的规范性以及基本功能上导向性和预测性的特征。在法律规则构成要素上,本文倡导“新三要素说”,主张法律规则的要素具体包括条件预设、行为导向和处置措施三个方面。法律规则作为法官审判的依据,与司法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具体说来,两者的关联可以被总结为下述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法律规则是司法的主要规范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司法又可以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