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1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36篇 |
人才学 | 18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205篇 |
理论方法论 | 51篇 |
综合类 | 484篇 |
社会学 | 98篇 |
统计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74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建设之所以演化成了“三农”问题 ,其根由是农村从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农村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存在一系列问题。解决“三农”问题 ,不仅要研究该进行哪些体制改革 ,更重要的是应该研究中国当前农村社会结构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问题 ,以新的发展观作为价值理念 ,以整合农村社会结构作为目标 ,整体设计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有序推进体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2.
83.
84.
因为三峡工程,所以百万移民;因为百万移民,所以对口支援;因为对口支援,富裕的广东人认下了巫山这门“穷亲“.从此,粤海情潮漫涌巫峡,一股股爱的暖流在巫山人心里流淌涌动,一曲曲爱的颂歌在巫山人心中…… 相似文献
85.
86.
流域开发中的区域外部性不仅影响流域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而且还影响流域中区域协调发展。因此,以西江流域开发为例,对流域开发中区域外部性的概念、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减少流域开发中区域外部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灵寿县青同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案例分析发现,该联合社是当地各方利益主体追求外部利润的共同诉求下达成利益一致同意的产物。供销社在联合社的组建和经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在合作社发展不成熟时,由公共部门组织参与推动、组建联合社的必要性。联合社成立后,充分协调发挥组织优势,实现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双重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88.
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本底支撑。但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如下困境:被动城市化滋生了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拒斥性认同;集中安置解构了失地农民固有的生活方式;社会比较产生的挫败感消解了失地农民的城市认同;安土重迁的乡土情结阻碍了失地农民对城市的情感认同。破解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急需建构失地农民对城市的社会认同:一是要千方百计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安置;二是要加强对失地农民居住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三是要建立失地农民心理疏导机制,重构失地农民以情感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网;四是要多措并举重构失地农民新的社会交往网络。 相似文献
8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的数量急剧增长,而居民小区停车位的增长却相对缓慢,现实生活中关于车位、车库所有权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第74条就车位、车库的归属问题首次作出了界定,但《物权法》第74条的规定太过粗糙与原则,容易产生歧义,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司法机关应尽快对其做出司法解释完善其法律制度,以实现权属清晰、物尽其用、充分保障当事人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0.
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的政策、法令是较为完善、严格的,开展是一以贯之的,但其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被湮没在毁林开荒的历史烟幕之中。探究森林保护效果不佳之原因,主要是由于边区机关、单位、学校冬季取暖,工业发展,大量移民、难民的到来,缺乏科学规划的开荒,以及放火烧山等恶俗。森林保护与毁林是一对矛盾,但在陕甘宁边区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毁林成为战胜困难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与森林保护统一于革命大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