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放逐与逃亡——论刘震云创作的意义及其精神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逐与逃亡———论刘震云创作的意义及其精神困境贺仲明一在中国这个古老而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乡村和城市往往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的。远离尘嚣、物质文明不发达的乡村,尽管是人们实际生活中千方百计逃离的土壤,却一直是人们精神回归的故乡。对那些出生于乡村却...  相似文献   
12.
给同时代的作家写传记,有一定的便利,那就是与传主生活在同一时代,许多事情感同身受,对作品的理解也容易产生时代性的共鸣,比较其他时代的人要更为深切;而且,同传主处在同一时空中,与传主本人,与传主所交往的人都有接触和访问的机会,能够直接了解到传主的第一手材料,免去许多钻故纸堆的徒劳和烦琐,这也是后来的传记作者所无法企及的优势。但是,具有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压力和困难。最基本的,创作上的风险就比其他传记写作要高。因为既然是当代作家,他的名气再大,作品再多,也肯定没有经受时间的考验。他能否经受住时间的淘洗,在文学史上留下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文学的基本立场是俯视式的启蒙,这使它对文学接受持比较轻视的态度.虽然它也做出多种努力,也取得过一定成绩,但未能真正融入社会大众中.文学接受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其本质是作家与读者的心灵互动.其中包括三个层面:人性和民族文化、情感认同以及趣味的需求.所以,文学接受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关联着低俗,并且,它还是文学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检验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试金石.因此,新文学需要在坚持自己独立精神的前提下,重视文学接受.一是强化自己的民族个性,二是加强对现实大众的热爱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讨论与中国新文学的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众化”讨论,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精神和文体自觉,是五四文学自我更新和发展的体现。“大众化”讨论促进了中国新文学的民族化觉醒,也为新文学与大众之间实现良好的接受关系做出了探索。在现实政治环境的要求下,讨论表现出较强的现实功用色彩,这对新文学与社会现实关系是一种良好的促进,但也对讨论的客观性和深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学的大众化问题至今仍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大众化”讨论对当前文学创作具有很强的现实启迪意义:民族性应该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在作家与大众之间应该建立密切、科学和有效的关系,同时应提倡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乡土小说对现代性持有迎应和批判两种态度,并具体表现为改变乡村和守望乡村两种主题类型。它们的现代性思想有别,但却存在共同的困境,对它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构成制约。这一困境与中国乡村变革的现实,与作家的现代性思想有关,也是现代性自身悖论的结果。也许这一困境是无法真正解决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深化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解,促进中国乡村和乡土小说真正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6.
"70后作家"的乡土书写具有强烈的怀旧特点,他们在创作题材上以回忆为主,执着于对往昔乡村伦理的怀念和对现实乡村伦理的批判。这些创作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融合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但也呈现出写作深度和宽度上的局限,影响他们对乡村世界关注的持续性。这与乡村社会的巨大变异和他们个人生活环境有关,不能简单以深入生活来要求他们,更期待他们在思想深度上的开掘。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的回归--转型中的新世纪初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初的中国文学正经历着意识形态的回归。许多作家不再像上世纪末一样对现实表示冷漠和回避,而是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注意识和批判精神,而且,作家们的政治意识更加明确,不同思想、利益的创作代言和思想冲突色彩更为明显。意识形态的回归与世纪之交的辞旧迎新有关系,更与世纪初发生的几件大事有关。这一回归有充分的积极意义,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相似文献   
18.
尽管人们对当前新诗创作的评价不一,但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它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庞大读者,以及在读者中的广泛影响。对于新诗,这是一种艰难,却也可以是一次新生式的蜕变。同样,当前的新诗研究期待着蜕变和突破,却也不无艰难。就我个人的看法,当前新诗研究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对民间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4 0年代是一个始终处在战火洗礼中的时代 ,英雄形象成为这时期文学中的一个中心。但 4 0年代文学中的许多英雄形象却严重匮乏自我精神和主体意识 ,相当长一段时间中 ,还出现了英雄形象的严重缺席。 4 0年代英雄形象塑造的背后 ,折射的是这时期文学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关系密切,但也有不可忽视的区别.特别是随着当代文学时段的延长,文学研究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独立规范.但当前的当代文学研究尚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性,不良批评品格渗透其中,严重影响了文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也影响到学科的学术内涵和发展声誉.所以,当代文学研究非常迫切的任务是祛除批评化,建立起历史意识和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