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厦门全国文学评论方法论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阳春三月下旬,由《文学评论》编辑部、《上海文学》编辑部、天津市文联、《当代文艺探索》编辑部和厦门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全国文学评论方法论讨论会(暨讲习班)在风光秀丽的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学员有一百二十多人,其中许多是在近年文坛上比较活跃的中青年文学评论家。大家相互交流,切磋琢磨,讨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变革文学评论方法是时代的大趋势这几乎是一致的意见。有的同志认为,目前正出现本世纪第二次“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而这股潮流由于现代自然科学的惊人成就,由于许多自然科学部门本身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大量创造知识的爆炸,而具有更大的规模和深广度。这股伟大的潮流,要求包括文学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各部门重新思考原有的思维模式,移动固定的审视世界的观察点,改变习惯和  相似文献   
12.
作为延安革命文艺思想的代表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所阐释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毛泽东具有中国“草根”文化的背景 ,自幼接受中国式教育 ,博览中国经典 ,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情结凝聚着儒、法、道、墨等几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源头。自《诗经》以来中国“兴”、“观”、“群”、“怨”的儒家文化功利文学观 ,深刻地影响了《讲话》中关于“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 ;具有强烈民粹之风的古代墨家平民哲学则深刻影响了延安革命文艺的“工农兵”主体说 ;而主张暴力强调改革进步的法家思想则自然地接受了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左翼”运动与延安红色文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立华  程春梅 《文史哲》2004,6(6):45-52
中国左翼文学生成于20世纪"红色30年代"的国际背景之下,早期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瞿秋白和德高望重的大作家鲁迅先生等诸多文化先驱对苏联文学理论的翻译传播壮大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力量。40年代的延安红色文艺直接师承左翼运动,左翼运动为延安红色文艺至少准备了四笔财富:(1)准备了理论基础,例如"阶级斗争理论"、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武器"等;(2)革命文学创作经验,例如较好地处理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文学大众化的问题等;(3)红色文艺的领导干部和文艺家队伍,例如周扬、丁玲、萧军等;(4)作家主体意识,例如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等。延安红色文艺思想理论的形成有效地吸纳了前三笔财富,而对第四笔则作了有效的规范,此后,在相当长的年代里作家主体消解在社会主体"工农兵"之中。其间所发生的无数次文艺运动,都与这笔财富被规范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60多年了。《讲话》是延安时期战时文艺的精神指导,也是新中国文艺方针政策制定的根本依据。对《讲话》的科学研究经历了许多曲折。延安时期的研究,多从战时需要出发,而较少考虑文艺的特性;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延续了战时的指导思想,而较多强调文艺的"服务"、"工具"功能;文革时期《讲话》精神被"极左"政治势力歪曲,致使文艺走入畸形;"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对《讲话》精神作了新的阐释,标志着对《讲话》的研究真正步入科学。一大批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的出现,真正体现了毛泽东文艺"双百"方针的本意,同时也是对《讲话》文艺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上帝的二维向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展开了寻求拯救的主题。小说通过拉斯柯尼科夫等人的悲剧,否定了人企图取代上帝实现自我拯救的可能,昭示了人的有限性;通过索尼娅等人所持守的十字架精神,展现了人在上帝中获救的无限可能性,但现实与历史又把信仰置于永恒的怀疑中。小说对于人与上帝的可能性考察并没有完成。这种对话的未完成状态,正昭示了真理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16.
贺立华 《文史哲》2001,(4):121-123
2001年 3月 24日至 30日,世界各地 120多位专家云集江南茅盾先生的故乡浙江桐乡,隆重纪念革命文学家茅盾逝世20周年,并举行了第7届茅盾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部分学者就茅盾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对话。对话涉及了诸多问题,时茅盾的代表作《子夜》仍有人认为是社会文献而不是文学,也有人高度评价其主题,认为代表工业文明,具有当代意义;对茅盾出色的女性描写的解释,有情感性设宣泄补偿说,也有易性说;茅盾的创作与理论有不一致性,但他的思想和信仰是一以贯之的,茅盾的长子韦韬说茅后晚年入党是茅盾自…  相似文献   
17.
贺立华 《东岳论丛》2002,23(6):110-111
10 0多年前的郑观应是中国书生人格真正完成现代转型的启蒙思想家和先行者。他的“兵战不如商战”思想 ,第一次打破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商品经济观念提升到“富国强兵”的重要地位 ;同时他又是商战的出色实践者 ,其行动本身对中国长于“务虚”“论道”书生人格具有大于话语启蒙的价值。他的“君主立宪”“设议院”等一系列改革主张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独裁 ,其中的西学参照 ,打开了他世界性的文化视野 ,提升了他跃入工业文明的思想境界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底蕴深厚的人 ,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浸润了他的人格精神 ,也给了他“商战”行动的智慧。对郑观应的深入研究 ,将为知识界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8.
陈旧的艺术模式束缚著作家。艺术模式反映着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淀着民族心理和文化思想特征。要冲破之,不仅需要强调感性的发展,而且需要强调人类已经发展了的新的理性之光的照耀。理性的高扬意味着价值观念的更新。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证明,艺术家全部的价值观集中在“人”上,其认识的水平,决定着作家的成就。认识“人”自身,将是漫长痛苦的过程;作家需要在理性的自我重建过程中,实现飞跃。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的文学艺术进入新时期之后,长期以来单调寂寞的文坛开始嘈嘈切切错杂弹,艺术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状态:有严格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也有继承我们民族传统说唱艺术特点的通俗文艺,还有勃然兴起的与传统艺术模式相对抗的有着现代派意味的文艺作品,等等。今天,中国文坛没有神化的定于一尊的创作方法了。多样的艺术,并存共荣,纷呈竞秀。其中,最令人眩目的要数那批与传统的艺术相悖谬的作品了,我们称它们为中国的现代派。它们以不可遏止的势头,显示着自己的生命。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内向化,”由传统描写客观外在的真实转入人的内心,去描绘主观内在的真实;它们努力超越和否定具象图景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策略─—著名学者座谈会纪实贺立华已入隆冬,南国羊城依然绿树红花。1994年11月下旬,《青年思想家》邀请了参加中国近代文学第七届年会的一批著名学者举行座谈会,主题是畅谈近代文学研究的新策略。谈到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学者们除了为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