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清代诗人洪亮吉,因越职上书直言朝中敝事,触怒君威,从而被贬戍新疆伊犁。在遣戍过程中,洪亮吉用浪漫的笔调吟诵了西域的壮美山河,展现了西域的民风物产,记录了遣戍的艰辛和友朋酬赠的深情厚谊。这些诗作风格多样而自具面貌,艺术手法精湛而成就卓越,是清代诗歌史上特别引人注目的一批佳作。应当说,洪亮吉的西域遣戍诗,拓宽了中国古代边塞诗歌的题材和边塞遣戍诗的情感主题,推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发展;同时,这些诗歌也进一步奠定了洪亮吉作为清中叶诗坛名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论恽敬“天成”的古文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恽敬系清代阳湖派古文领军之一,在阳湖派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他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其古文理论根柢儒术,兼综百家,以“天成”相标榜,以“洁”、“正”、“奇”为核心,在汲取桐城派思想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又兼有汉学家与性灵派理论之长,自成一家,成为清代文学史上突破、修正桐城派理论的重要成果。在阳湖派作家群中,恽敬的古文理论也是最为系统、融通的,阳湖派古文思想的最终形成,恽敬的贡献可谓甚巨,在清代文学思想史上,应对他的意义给予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承中唐而实现一大转变,明显区别于盛唐诗近于圆满的艺术之美,具有一种虽美而残、虽残却美的特殊诗美,我们称之为残缺美。这种诗美气象格局较为逼仄、促迫,感情相当幽微、纤细,在风格上偏于柔细、冷峻,题材上转向偏重于对内心的刻画,体裁上专心于五、七言律绝体的锻炼。它以丰富的感性为基础,是颓圮、残破的历史导致的晚唐诗人心灵的残缺在艺术创作中的反映。这正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叶,苏州府骈文名家辈出,前后相继,蔚为壮观,其中率先在骈坛自树一帜且号为大家者,乃是昭文邵齐焘。邵文“寻观往制”、涵揉众体,形成了以“于绮藻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奇偶相参、以气驭文,文笔简澹、节短韵长和长于叙议、兼擅写景等方面。就文学史影响来说,邵齐焘以其“自拔于蹊径”的骈文创作,有力地推动了清代骈文朝着更为广阔的道路发展、衍进。  相似文献   
15.
路海洋 《广东社会科学》2023,(6):170-180+290-291
清代画学发达和骈体复兴,两者交集共振,促成了骈体题图文的异军突起。清人既较多写作前人已有一定积累的骈体图赞,又大量创作古人较少涉笔的骈体图序、图记及图画题跋,对骈体图赋也不少用力。这些作品的主体创作思路既承续古人成法,也不乏交叉越界、破体为文的可贵尝试。作为图画作品的“解释者”,清代骈体题图文既有针对图画形制、内容及创作缘由等的纪实呈现功能,又有针对图画主题意旨的概括阐绎功能;与书写题材的丰富多样直接相关,这些作品涵纳的主题、旨趣也是多种多样的。要之,经过两百多年持续累积、发展的清代骈体题图文,不但拓宽了中国古代题画文学的疆域、丰富了清代骈文复兴的内涵,而且凸显了清代文人的雅趣高尚、体现了清代骈文家的人文情怀,有着比较突出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阳湖文派"是清代重要的古文与骈文创作流派,其成员间有着丰富复杂的宗亲与师友关系,并且基于上述关系的文化学术交游,乃是"阳湖文派"之所以能够成派的重要基础。这一点颇具地域文化特色,清代其他文学流派多不具备。  相似文献   
17.
陆继辂系清代"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古文无论是叙议交融的序文,还是纳深情于和雅的传记,或伤悼友朋逝迈的墓志铭,都能体现出绸缪婉挚、感慨多情的风格特征.他的一系列佳作,足可与"阳湖派"名家恽敬、张惠言、李兆洛诸人作品相媲美.其古文婉挚多情风格的形成,与平生遭际所形成的伤感多情的性格有关,也与其抉摘幽隐、发抒性情的文学理念有关.在"阳湖派"中,陆继辂是一个标格独特的作家,清代文学史上,其人其文都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叶,苏州府骈文名家辈出,前后相继,蔚为壮观,其中率先在骈坛自树一帜且号为大家者,乃是昭文邵齐焘。邵文“寻观往制”、涵揉众体,形成了以“于绮藻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奇偶相参、以气驭文,文笔简澹、节短韵长和长于叙议、兼擅写景等方面。就文学史影响来说,邵齐焘以其“自拔于蹊径”的骈文创作,有力地推动了清代骈文朝着更为广阔的道路发展、衍进。  相似文献   
19.
清中叶是有清一代骈文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骈文史上最有分量的骈文大家多半产生于这一阶段,而袁枚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在骈文观上,袁枚主张文分骈散是自然之理、骈散系出一源且各有价值、骈散代雄乃文学史发展的必然.袁枚骈文形成了流丽浑脱的风格特色,这是他在规抚以唐宋骈文家为代表的历代前贤、综取经史百家各种精粹的基础上,发挥才情、熔裁学识、涵纳个性而刻意创辟的结果.袁枚骈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句式灵活多变、俪体散趣及议论自铸伟词、奇纵融通两方面,最能体现其特色与优长.要之,袁枚称得上是清代骈文史上无可争议的一位大家,《小仓山房外集》也称得上是一部独标高格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在清初,章藻功是与陈维崧、吴绮并称的骈文名家.康熙末,章氏对自己的骈文作品进行编辑、注释,成《注释思绮堂四六文集》十卷284首.章氏论文,主张“神清”、“气动”、“字洁”、“语生”和“取典雅训”、“对仗空灵”;又主张骈文创作取则的高标,除了庾信、徐陵,还应包括陈琳、阮籍、曹植、王粲、潘岳、张华、陆机、左思等魏晋作家.章氏骈文形成了工切细巧、清健平畅的风格,就其范式倾向而言,显然近于两宋;而用典灵活生新、对仗巧妙工切,行文“句虽偶出,义属散行”,达到俪体散趣之境界,乃是章氏骈文所取得的主要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