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京族是一个跨国民族,是明代正德年间(约1511年)以后陆续从越南沿海迁来中国,主要聚居于广西防城县江平镇巫头、山心、汸尾三个半岛(原为三个小岛)及其邻近滨海村镇。据1990年7月全国人口普查,有18915人,聚居区占其大部分。她的民间口语文学作品,有迁居前从越南带来的,有在中国定居后创作的,有与汉族、壮族文化交流来的;而越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 仫佬族,人口90426人(1982年7月1日统计),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以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于柳城、融水、融安、宜山、环江、河池、忻城、都安等县及贵州省荔波、贵定、都匀等地。仫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语汉文。日常用语为仫佬浯,但所唱山歌却为汉语方言土拐话、百姓话。民歌以七言四句体(及其变体三字头)为主,还有二句  相似文献   
13.
“没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有没有古典诗论”?一位研究中国文艺理论的学者这样问。他的提问,促使我探讨侗族琵琶歌《旋桑嘎》(即《歌师传》)。这首歌是己故侗族著名歌师吴居敬同志四十年代向广西三江程阳歌师吴学清老人学来的。民间歌手口耳相传,保存下这难得的诗史诗评之作。《歌师传》全歌116句,叙唱13位歌师及其16部作品:(1) 高步乡杨信斌:《二度梅》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广西民俗之采录与研究的历史可分为1900~1949年,1949~1966年,1976~1999年三个时期。第一时期重点学者重点著作有刘锡蕃《苗荒小记》、《岭表纪蛮》,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泰族壮族粤族考》等。第二时期重点学者有萧甘牛等。第三时期重点著作有《侗乡风情录》、《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录》、《中国瑶族风土志》、《壮族图腾考》、《广西通志民俗志》等。百年来的广西民俗采录与研究,涌现许多学者和不少著作。  相似文献   
15.
过伟 《创新》2007,1(6):115-123
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及布洛陀、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是广西壮族五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壮族敬崇(女米)洛甲。侗族敬崇萨天巴。瑶族(布努瑶)敬崇密洛陀。她们都是创世女神。“(女米)”,壮语,“母亲”的意思;“萨”,侗语,“祖母”(即“母之母”与“父之母”)的意思;“密”,布努瑶语,也是“母亲”的意思。确切地说,(女米)洛甲、萨天巴与密洛陀都是创世母神。壮族人民塑造的创世女神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从流传于广西东兰一带的祀神古歌《(女米)洛甲》所唱颂的来分析,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巳搜集到的部分(详见附录)唱颂了这位母亲  相似文献   
17.
(一) 毛南族,旧名毛难族,是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之一。1982年7月1日统计,38,135人。1985年底统计,64,000多人(人口增加的主因,随着民族政策的深入贯彻,部分毛南人恢复其民族成份)。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散居于邻近的南丹、河池、宜山、罗城、都安、东兰等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有关盘古神话古籍记录四大家的学术特色,20世纪盘古研究先行者,回顾20世纪盘古研究之发展轨迹及其四大特点,1949年后少数民族学者崛起及其学术贡献,21世纪盘古研究之前瞻及三个发展趋势,评价覃乃昌、覃彩銮等《盘古国与盘古神话》12点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女米)洛甲是壮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大神,她育了人,造了天地万物,也育了男性创世大神布洛陀,驯野牛成耕牛,育野生稻为稻米,是稻作民族壮族的女性人文始祖,在传承中变异为花婆.要加强对(女米)洛甲神话文化的抢救、保护、研究.抢救、保护(女米)洛甲麽教经典手抄本、古歌手抄本、口传神话和古歌,以及花婆庙和敬花婆民俗,并开展多侧面、全方位、立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 90年代是中国民间文学史上 ,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全国普查及其省卷的出版 ,论述采录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诸领域之研究及其理论创新 ,论述研究的黄金时期。鼓励中青年学者为中国民间文学“可持续发展”尽力尽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