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段宝林论     
本文对获国际人类学奖的、我国杰出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段宝林教授 ,作较全面的评说 ,揭示他可贵的坚持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 ;在实践和事实中提炼、概括理论 ,对前贤之论进行剖析而得出新的见解等研究方法 ;重点分析获奖之作《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以及《笑话——人间的喜剧艺术》等著作之学术成就及不足  相似文献   
32.
嵩山传说内蕴着河南人民“天下之中”的文化心态 ,也透露出河南人民太阳崇拜文化心态和积淀着河南人民对远古婚姻、古代灿烂技术文化的追忆和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33.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于全国各省汉族之中,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安徽舒城四大文化遗址。也流传于壮、侗、布依、仫佬、毛南、水、傣、黎、京、仡佬、苗、瑶、畲、回、藏、白、土家等族。梁祝传说在少数民族的流行中存在的变异主要有:体裁与民间诗律之变异;人物之变异为当地人,本民族人;民族文化特色的细节方面的变异;情节方面的变异等等。这些变异均源于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之差异。  相似文献   
34.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广西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要以县卷本故事和民俗志的编写为重点,强调民俗志的编撰要符合有关要求,呼吁对壮族创业女神米洛甲(花婆)濒危民间文艺遗产项目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35.
民族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宝库。国家十套民间文化集成(志)的编纂,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各省、市、自治区直到各县、乡、镇、村的普查,其收获是空前的;编纂成卷出版,对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创作,作用之深远也是无可估量的。但是,普查工作较注意于作品与有关史料,而忽视理论。有的同志认为民间只有艺术作品,没有什么艺术理论。其实,民间是有艺术理论的,只不过它不象艺术理论家的理论那么系统,那么成篇成卷成本,而是较为零  相似文献   
36.
(一) 《侗族远祖歌》,侗语名称《嗄茫莽道时嘉》,是一部瑰丽诡奇、难璨晶莹的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它叙唱了创世女神萨天巴及其神女神子神孙们的业绩。萨天巴是一位什么样的神呢?她不象希伯来的耶和华,说要有光就有光,要有什么就有什么;也不象希腊的宙斯、北欧的奥  相似文献   
37.
20世纪出版两部中国民间故事史: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和谭达先著《中国二千年民间故事史》。两部史都是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大发现"时期的学术精品,都从古籍钩沉故事,以故事载于典籍的时期,对作品分期断代。两部史各有什么学术特色呢?谭达先以故事为纲,刘守华以古籍为纲。谭达先分13个时期,按时期列出每篇故事原文、注释,介绍搜集者,所引典籍及其作者,分析故事的思想性、艺术性,并对每一篇定一个故事"型",追求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统一。刘守华分6个时期,引每部古籍的故事原文,或梗概,或译为白话文,进行述评,并进行古今、国内和中外故事比较,对道教故事、佛教故事、20世纪采录的口传故事作专题研究。两位资深学者对于对方作精到的评论,显示学术胸怀与眼光,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38.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部被誉为“一部长诗介绍了一个民族”的经典作品——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它一问世,就立即轰动了全国,先后被《人民文学》等4家刊物发表,人民文学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出版;并被译为8国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同时,还被改编为电影、舞剧、京剧等,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当历史的脚步进入21世纪的门槛,中国文坛对20世纪的文学进行回顾时,《阿诗玛》当之无愧地被列为“20世纪中国百年百部文学经典作品”之一。这时,人们的目光再次移向《阿诗玛》搜集整理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著名民俗学家杨知勇。  相似文献   
39.
汪玢玲教授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在中国民俗学史上,以《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一文,第一个起来破了民俗学是资产阶级伪科学的坚冰;《蒲松龄与民间文学》将蒲松龄作为民间文学搜集家、民俗学家来研究;《中国虎文化研究》发现了中华万年虎文化;所主编的《中国民俗文化大观》是篇幅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中国民俗典籍,她以“一文三书”奠定了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0.
洛甲是壮族创世大种,她具有民间神话与民间信仰习俗的六个立体性特征:具有多种异文;有一条原始女神历史性衰落的发展轨迹;六甲神格多面、丰赡,更有深深的母爱;传承方式多样,有散文体,也有韵文体;六甲神话成为影响后世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方许多民族也有花婆崇拜,形成南方民族“花文化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