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中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标准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标准是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促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核心政策问题.然而,现实的国家政策标准模糊不清,引发了农村各地盲目的撤并风潮;学术研究提出的布局标准又过于理性和静态,难以指导复杂的农村实际;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开发的布局调整标准过于重视客观效果,忽视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建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标准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多目标线性规划问题,目标函数至少受三大类12项约束条件的限制:物质性约束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社会性约束条件包括人口条件,宗族、民族、宗教文化条件,社会治安条件,家庭生存形态条件,地方政府资金供给条件和百姓教育意愿条件;教育性约束条件包括学生身心发展条件,学校与农村社区关系条件,学校自身历史文化条件和学校功能发挥条件.基于以上约束条件理论,提出"底线+弹性"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标准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32.
试论反面素材的德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文明与丑恶、健康与腐朽并存的社会现状向学校德育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问题:如何对待社会环境中的消极现象并利用反面素材进行学校德育?利用反面素材的教育指教育者在运用正面事实、道理和榜样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反面的德育素材,通过辩证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比较和鉴别,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最终提高德育正效果的一种教育。反面素材的德育价值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它既可以把受教育者引向正途,也可以导入歧途。利用反面素材进行教育,要坚持辩证法,坚持“两点论”,使反面素材的德育价值向正面转化。  相似文献   
33.
优质学校的概念、建设过程与指标框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优质学校建设计划是世界"学校重建"运动与本土的"素质教育"运动双重影响的产物.在概念诠释上,优质学校不仅表现为一种结果和"质的规定性",更重要的还表现为一种能力、机制和精神以及"质的成长与提升"过程.在建设过程中,优质学校的发展不是直线进步的,而是曲折上升的,它经常面临开放与变革、冲突与协调、授权与问责的矛盾.在指标框架里,优质学校呈现一元三维立体结构,传统的学校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轻定性,重鉴定、轻发展,优质学校的指标体系框架重视学校的发展性,并注重"行动指标"、"留白处理"和"自主选择"评价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34.
1995年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研究生培养的重心应加快调整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上来”,并强调要“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占硕士生教育的比重”.对师范教育来说,贯彻这一精神就是要把硕士生教育的重心转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上来;并适度发展教育硕士的专业学位.对我国来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许多问题都需要深入的研讨.本文试就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内涵、意义、特点和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5.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农村人口在进城过程中是否携带子女,关涉儿童健康成长、 农民工家庭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安定.基于对全国范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五分之二以上的农民工有携带子女进城的行为,并且不同特征的农民工在携带子女进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工基本状况、 工作状况和未来打算等因素对农民工携带子女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家庭年收入、 务工地类型、 所从事的行业以及关于未来打算是影响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的重要因素.这对于理解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原因、 研判随迁子女未来走势等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既是教育家群体所共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特质,更是中国教育家群体所特有的彰显中国文化价值的精神风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本质上回答的是“为何当教师、为谁当教师、怎样当教师”这一根本性问题。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一要追问为何当教师,从从教目的出发,坚守育人初心、修炼育己境界、回归创造本质;二要叩问为谁当教师,从职业身份入手,厚植服务人民之情、常怀至诚报国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之志;三要探问怎样当教师,从师生关系着眼,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心灵、解放学生天性。  相似文献   
37.
以英才班为主导模式的传统中小学“分离式”英才教育单独编班、隔离教育、加速推进变成了“开小灶”“搞特殊”的差别对待,差强人意的教育结果令本就规模较小的中小学英才教育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新时代呼唤着“融合式”的英才教育。日趋激烈的科技和人才竞争态势、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国家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分离式”向“融合式”英才教育转变提供了国际竞争的环境际遇、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教育进步的时代境遇。中小学实施“融合式”英才教育需要突破传统落后的英才观念、设置英才教育的专项经费、丰富融合教育的实践样态、加大英才课程的研发力度、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